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分析北京市水影响评价与建设海绵城市关系

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短缺,北京水务工作者为建设北京节水型城市做了诸多探索,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在北京实行2年后,北京市入选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水影响评价推动海绵城市理念的实施,同时在建设节水型城市工作上,水影响评价应与海绵城市统筹规划、协同发展。

1水影响评价体系与海绵城市建设

1.1北京市水影响评价

北京市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在部分区县试点1年后,全市推行水影响评价审查作为立项前置审查条件。水影响评价审查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评价)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3项整合为1项行政许可,先在朝阳、海淀、丰台、通州及大兴等5区进行试点。2014年12月,北京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在全市推广实施新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工作的通知》,全市范围内的开发建设项目立项前须编制水影响评价文件。

在水影响评价管理文件及编制指南件试行2年后,2016年北京市水务局先后印发了北京市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5个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和简化了水影响评价工作。

水影响评价的内容涵盖市政公共供水管网取水或郊区其他供水设施取水、再生水管网取水、直接取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污(废)水排放、防洪及内涝分析与评价、蓄滞洪区和洪泛区内非防洪工程的洪水影响、预测及防治水土流失等。

水影响评价审查是贯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性制度创新。北京市实施水影响评价审查制度以来,各区都作出有效应对,其中海淀区水务局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专门成立了水影响评价审批机构,与区发改等部门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怀柔区水务局制定了由局政务服务中心统筹水评工作,各科协同配合的水影响评价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审批机制。石景山区政府制定了水影响评价部门联动机制,并召开专题会议予以明确。

1.2海绵城市

为落实高度重视生态安全,扩大森林、湖泊、湿地等绿色生态空间比重,增强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的会议精神,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海绵城市是指采取低影响开发策略进行城镇化建设,控制、调蓄雨水径流,同时对已破坏的水体进行生态恢复,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增加雨水资源利用。截至2016年3月,已有北京、青岛及济南等30个地市成为我国试点的海绵城市。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水务发展规划》(2016年8月)提出北京水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依托北京市战略定位,着眼京津冀一体化建设,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以节水治污环境改善为重点,以水资源保障和供水安全为核心,以确保城乡防洪安全为基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2020年以前20%建成区面积完成海绵体建设,新建区要求全部建设海绵体,实现70%降雨不外排。

2海绵城市措施体系是实现水影响评价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完,全文共3621字,当前显示120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