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地质工作者建国60周年演讲稿4篇
地质事业是我永恒的航向
身在地质队,皆为地质人,我和我所在的集体同呼吸、共命运。我为我们217队的每一个大项目的圆满完成而心潮澎湃,我为我们地质事业的每一次跨越而欢欣鼓舞。这个行业练就了一双双找矿的锐眼,我却用找矿的眼睛发现了地质人身上金子般的崇高品质。我深深地感到,我所在的这个集体本身就是一条高度富集的矿带,这种发现让我激动,让我自豪。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能见到地质队伍。这支队伍有许多人是我的师兄、师姐,更多的是和我一样的青年地质人。青竹似的小伙,红莲般的姑娘,也许在别处,在城市的温柔甜香中,他们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是,此时他们正在东周窑、马道头的项目中挥汗如雨。是的,既然投入大山的怀抱,就必须学会坚强;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就必须无怨无悔地付出。空旷的戈壁,苍凉的沙漠,辽阔的草原,磅礴的大山,如果这一切只是一次短暂的旅游,对旅行者来说将是最大限度地亲近大自然,一切都将是那么得美不胜收。但野外地质工作者呢。他们要在毫无人烟的沙漠,漫无边际的草原,与世隔绝的大山长期作业,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生活。常年离开城市,在各种没有多少人烟的地方工作,离开亲人朋友,甚至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本身就是一种折磨……苦吗。很苦。放弃吗。绝不。每一份高质量的地质报告就是一份至上的献礼,每一面甲方送来的牌匾就是一份最高的奖励。这就叫苦中作乐,这就叫乐在其中。地质人的快乐,是常人难以体会到的独具魅力的精神大餐。
谁不渴望有所建树。谁不景仰绝技在身的能人。我身边有这样一位老地质工作者,他在找水方面可以说独步晋北。你看不出他有什么特别,茫茫人海中普通得就像随便哪一个赵钱孙李。他与大山为伍,他与清水结缘,他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是一个能让水唱歌的人。几十年的工作实践练就了他一双行家的慧眼,他在职期间,打水定位200多眼,孔孔清水喷涌,解决了不少严重缺水区的群众饮水问题,老百姓手捧甘泉,感激涕零,亲切地喊他,水龙王。这样有能耐的人,在当今的社会上何愁腰缠万贯。但老人退休后却婉辞了多方的邀请,不声不响地继续在本队服务,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认为他傻,他的回答很短:“做人哪能忘本啊。”同志们,他用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钻石更坚固的情感,有比荣耀更宏伟的殿堂,41年的地质生涯,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真情。大山的质朴已融入他的血液,他精神内敛,他虚怀若谷;他老当益壮,他激情满怀。他是我们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我们年轻人所景仰的楷模。是他们用火热的激情铸就了地质事业的辉煌;是他们用坚实的臂膀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我讴歌,我讴歌让我心甘情愿为之奋斗一生的豪迈事业;我更讴歌那些为了这一事业执着奉献的一代代地质人。
在中条山、在太行山、在吕梁山,每一座连绵的山峰都遍布了老一代地质人艰辛的足迹,每一道沟沟坎坎都洒遍了老一代地质人的辛勤的汗水。他们曾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他们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他们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新**的崛起腾飞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没有当今时尚的大房子,他们也没有漂亮的小汽车,他们有的甚至还很拮据。我曾想,他们肯定会抱怨,肯定会心里不平衡,但是我错了。这些地质老前辈心胸宽阔得像大海,情感纯净得像蓝天。每次见面,他们总是用那双抚摸大地的手,使劲地拍着我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年青人,好好干,你们赶上了好时候,赶上了地质事业的第二个春天啊。那一双双有力的大手,那一句句铿锵的话语,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是我们精神的源泉,是我们迷茫中的灯塔。
(未完,全文共6396字,当前显示14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