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鲁土司衙门:明代汉藏佛教文化大发现

从2007年开始,位于甘肃省永登连城的鲁土司衙门就一而再再而三地走入公众的视野: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拍摄《黄石的孩子》,汉藏佛教文化的最新发现……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事,显示出这块地方的不同寻常。

鲁土司是何许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鲁土司衙门为何有众多的惊世发现呢。

走进永登连城,才能解开隐藏在一座明代建筑群落背后的如烟往事。

意外的惊喜

“这是一次没有预料到的发现。”

“近千个各不相同的坛城。多数是明代的,非常罕见。”

“明代的一套完整的汉藏合璧佛传图。补充了中国美术史的缺环。”

“新发现五世土司鲁麟画像是惟一能看到的明代鲁土司画像。”

“大智法王所传画稿画的《六道轮回图》是极其罕见的明代轮回图。”

从2008年8月开始,隐藏在永登境内的汉藏佛教文化就源源不断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会有更多的发现。

“本来这是一次平常的佛教美术史考察,没有想到竟然成了重大发现之旅。”说起这次在永登藏传佛教文化的考察发现,首都师范大学谢继胜博士有些意外。

谢继胜的意外发现是从四年前就开始的。2004年,谢继胜孤身一人背着大包出现在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时,似乎就注定了今天的发现。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来得这么猛烈。

鲁土司衙门是西北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土司衙门,占地13500平方米,也是558年间鲁土司的兴衰败亡见证。

在一个春日,我们走进了鲁土司衙门,领略这块地方一脉相传的土司文化,感受汉藏蒙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

鲁土司衙门始建于明初,在数百年间的风吹雨淋下,虽然有些苍老,但仍然巍峨庄严,透着威震四方的气象。

我们最先看见的是照壁和牌楼。照壁高耸,牌楼突兀,一股气势逼人而来。作为明、清、民国三朝管理甘青交界处之地的最高首府,鲁土司衙门在许多人眼中自然有着其独特的威严。

这是一种近600年间、持续不断累积下的威严,也是汉藏蒙三种文化熏陶下产生的敬畏。

鲁土司衙门是世代鲁土司办公居住的地方,也是西北地区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土司衙门。

永登鲁土司本来不姓鲁。其一世祖先名叫脱欢,为元世祖忽必烈之孙子,封为武定王,兼平章政事。在元朝末年的大动乱中,脱欢在跟随元顺帝北逃途中掉队,最后流落到河西一带。明太祖洪武初年,常遇春邓愈等率明军平定河西走廊,四年(1371年),脱欢率诸子部落投诚,被安置在连城。后来,明太祖授脱欢之子巩卜失加为百夫长,被封为甘肃庄浪卫连城土司,统领所属部众世代居庄浪(今永登西)卫,一直到1929年改土归流,民国政府废除甘肃各地的大部分土司。

鲁土司共传19世,22任土司。据史料记载,鲁土司的管辖范围以连城为中心“东至庄浪之野狐岭为界,路长140里;南至皋兰县张家河湾、河州至思家台、青海至碾伯县川口,路长150余里;西至碾伯县冰沟坪山为界长为30里;北至平番县(今永登)黄泥岗喜鹊岭为界,路长140里。”

明清两朝出于巩固西北地区的需要,大力扶持鲁土司,使鲁土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保留下来的永登连城鲁土司衙门就是近600年间鲁土司统治连城地区的见证。

如今鲁土司衙门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游人参观的场所,但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依旧隐藏在这座气势不凡的建筑中。

鲁土司衙门博物馆的何馆长给我们介绍了土司衙门的建筑布局:鲁土司衙门一进数院,人们沿着中轴线往里面走,依次能看见大照壁、六扇门、大堂、燕喜堂、祖先堂等建筑。


(未完,全文共5944字,当前显示13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