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罪犯权利保护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思考

「摘要」

在宪法增加规定人权保障条款和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实语境中,为强化民事诉讼法视野中的罪犯权利保护,民事诉讼法的修改须以利益保障为目的,须以当事人本位主义为指导思想,须在巡回审理制度和转交送达制度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罪犯权利保护;民事诉讼法;修改

民事诉讼法视野中的罪犯权利保护是指国家在以法律形式确定纠纷解决机制时,要尽可能全面的确认罪犯的正当诉讼权利,要尽可能有力的促使国家权力行使主体积极的保障罪犯正当诉讼权利的自由且充分的行使,要尽可能严格的保证国家权利行使主体不妨碍罪犯行使正当诉讼权利。伴随着2003年以来最高司法机关清理“两超”案件活动的深入和2004年3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条款的增加规定,包括罪犯在内的少数人的权利保护被明确的纳入了关注的视野。但由于根深蒂固的“重刑轻民”和“重实体轻程序”思想的影响,罪犯权利的民事诉讼法保护问题却逐渐走向边缘化。

现行宪法2004年修正案的显著亮点是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写进宪法文本,在法律人的视野中,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宪法的效力最高性原则使得文本意义上的人权保障条款成为除宪法以外的其他一切立法文件制定、修改和废止的依据,除宪法以外的其他一切立法文件也将担负使文本意义上的人权保障条款由抽象状态转化为具体状态、由必要状态转化为可能状态和由理想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的任务。由此,在司法改革和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实语境中,罪犯权利的民事诉讼法保护必须以人权保障为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相应的调适。所以,已经被纳入修改议程的民事诉讼法至少须从立法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制度三个方面来强化对罪犯权利的保护。

一、修改民事诉讼法应以利益保障为目的

目的法学派创始人耶林指出。目的是全部法律的创造者,每条法律规则的产生都源于一种目的,即一种事实上的动机。

[1](p109)卡多佐指出。目的是内在的生活和被掩盖的灵魂,但它却是一切权利的源泉。[2](p63)所以,修改民事诉讼法和在民事诉讼法视野中强化对罪犯权利的保护,必须首先要选择确定其目的。广义上的立法包括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所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目的和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具有一致性。关于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历史上先后大体经历了“保护私权”、“维护私法秩序”和“纠纷解决”三个主要阶段。[3]我国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积极成果,有学者受在日本曾经长期成为主流学说的“纠纷解决说”的影响主张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解决纠纷,[4]有学者主张民事诉讼的立法目的是程序保障,[5]有学者主张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利益保障。[6](p148-149)其中,利益保障说是现有理论成果中较有影响的一种学说,该学说从宪法的角度主张民事诉讼法的立法目的是实体利益和程序利益的提出、寻求、确认和实现。


(未完,全文共6607字,当前显示11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