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摘要。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而且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它可以直接带动投资、消费和就业,进而直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此外,民生措施通过坚定市场信心、改善消费与投资环境,能够有效构筑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关键词:民生;经济增长;居民收入;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xx)18-0001-02

中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能使人民群众在保增长中得到实惠,又有利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把发展的目的真正体现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有效解决发展中“经济长腿,社会短腿”的问题;就要把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发展中努力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和地区差别,努力协调经济社会关系、特别是各种利益关系,使发展成果不断地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使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重视和体现[1]。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社会才能和谐。社会和谐不仅仅取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取决于社会建设的发展程度。没有社会建设的良好发展,就没有经济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要重视经济建设,还要重视社会建设,因为经济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需要社会建设去解决。党的xx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不仅抓住了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还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金钥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搞好了,科学发展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保增长必须着力改善民生

1.改善民生是当前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中国出口明显缩减,经济运行困难不断增加,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应对这些困难的冲击,扩大内需成为了当务之急。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投资,也要扩大消费。进一步改善民生,不断扩大民生项目投资,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医疗、教育、住房等社会保障水平,将会明显促进消费的扩大,不断培育和发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未完,全文共5893字,当前显示12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