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道德信仰危机及化解

一、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

所谓信仰,是指人们基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张力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对社会规范、个人理想的笃信与崇敬,并促使人们设定人生目标及付诸行动的情感动力。由此看来,作为目标的理想是信仰产生的前提,作为动力的情感是维系信仰发展的保障,作为方式的评价则发挥着坚定信仰的作用。而道德信仰在道德理想、道德情感、道德评价这三个方面都出现了危机,具体表现为道德理想缺失、道德情感麻木、道德评价失真。

(一)道德理想缺失。道德理想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并有可能实现的、对自身和未来道德社会发展的向往和追求。道德理想作为一种目标,在道德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正是基于个体对某一道德理想的坚持,道德信仰才有其发生的前提。在针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按照重要程度对个人理想的种类进行排序,居于前四的依次为:生活理想占比42.93%、职业理想占比23.52%、道德理想占比17.56%、政治理想占比14.14%。“从调查结果看,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激烈竞争下,学生的个人理想更多的是‘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更趋向于务实和生活化,他们追求美好生活、渴望成功,这样使得处于理性层面的道德和政治理想追求在无形中淡化(均在20%以下),特别是对社会、国家、集体、舆论等正面积极倡导的崇高理想更是涉及不多。”[1]基于上述结论,我们发现就道德理想而言,其所占的比重虽然不是最低的,但处境依然堪忧。“窥一斑而知全豹”,由学校推及社会,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当代社会的整体道德理想态势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一种无所适从的消极的处世和生活状态,表现为心灵空虚、精神迷茫,无目的、无追求,当下的网络流行词“佛系”就是道德理想缺失现象在当下社会的典型反映。

(二)道德情感麻木。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估量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处境时所产生的内心情绪体验,是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认识、出于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生发的情感”[2]。道德情感为道德信仰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倘若没有道德情感的投入作为维系的纽带,道德信仰便难以为继。2011年10月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在现实生活中掀起了轩然大波,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时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了18个路人,但都对此选择漠视,最后在一名拾荒阿姨的帮助下,小悦悦被送往了医院。可惜的是,八天后,年幼的小悦悦终因伤势过重而离世。这一消息经媒体曝光以后,在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人们对此次事件发表了不同看法,有对司机的谴责,也有对18个冷漠路人的谴责。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这种理应出于本能的同情与怜悯的道德情感却在现代社会慢慢地被消磨。“小悦悦事件”涉及的不仅仅局限于法律层面,更多的则是道德层面的探讨,是对人性的拷问,对良知的谴责,揭露了当下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全社会都在关注、追问和思考‘道德冷漠’问题”[3]。除此之外,社会上还涌现了各种触及道德底线的无德行为和缺德事件,可见,人们的道德情感早已经陷入麻木与冷漠的状态。


(未完,全文共5014字,当前显示12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