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本研究在2013年对全国部分省(市)64所中学的2968名青少年、295名教师和294名学生人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74名青少年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结合2010年至2012年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并从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探索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发现,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成效显著,全社会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但在教育的方法、青少年参与度、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青少年;道德教育;现状;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充分体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水平是衡量全社会道德教育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是提升全社会道德建设水平的基础性工程。当代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道德教育不仅是培养科学“三观”的必然要求,还是促进他们掌握一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必然途径。然而,在社会快速转型、多元文化及西方价值观的不断渗入的新环境下,青少年的道德出现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以及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如何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于2013年在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湖北省等6省(市)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城市中学35所,乡镇中学29所)进行了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115份,回收有效问卷2968份(调查对象年龄超过18周岁的问卷已作废卷处理),有效回收率95.3%。另外,还对295名教师与294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2008年至2012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探索教育对策。
一、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现状
(一)学校道德教育工作现状的分析
1.道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的成效由全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它的内容和对象涉及面广而复杂。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道德教育在其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不仅肩负着学生的知识教育,更肩负着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道德教育使命。道德教育贯穿于青少年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永恒主题。自《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学校越来越重视道德教育,逐步加大对这一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取得较大发展。通过调查发现,教师们普遍认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在逐渐“加强”;同时,学生家长对目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也持肯定态度,并认为其在“加强”。
2.实践教学开展的频率逐年增加。青少年道德教育应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加强实践教学,以避免理论教育的抽象化、概念化和知识化。然而,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关注更多的是青少年对道德知识和道德规范的认知,可以说是一种理论教育,实践转向[1]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3.教育方法得到基本认可。青少年道德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要通过教育的实际效果来体现,有效教育则必须依靠科学的教育方法来达成。目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关注更多的是对学生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传授,教师们重点探索的也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道德准则和规范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通过连续2年的调查发现,学校道德教育方法的认可度偏低,仅得到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基本认可(见图5、6)。学校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年龄结构的学生会有所区别,但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却忽视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道德养成的规律。
(未完,全文共7007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