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电子音乐创作的特征探索

1电子音乐与张小夫

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也称techml),简称电音,电子乐,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如电脑软件、电子效果器等非传统实体乐器产生的声响,并通过电子手段加工而成的音乐。电子音乐最早由西德科隆广播电台实验使用,之后在斯托克豪森的推动下开始流行于世。与之前的乐器音乐、人体发生音乐相比,电子音乐利用的主要是各种电子设备、音乐软件等来合成、过滤、组合各种声音,在电子设备的辅助下,使乐声不断变形,变质,进而再生、复合,形成各种音乐作品。其采用的纯音和杂音等同于传统音乐中的人声和具体声。20世纪80年代,各种现代主义“新潮音乐”在我国广泛流行,在此风潮前,张小夫等凭借富有个性和才华的音乐作品引起世人的关注。作为组名作曲家,张小夫的成名源于其在法国edgarvarese音乐学院和法国国家现代视听研究院电子音乐研究中心(ina一grm)学习、研究和创作期间获得的丰硕成果,他是我国第一位屡次获得国际电子音乐比赛大奖的作曲家,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张小夫的音乐创作几乎涵盖了交响音乐、名族音乐、现代电子音乐等各个音乐领域,凭借全面的技术、鲜明的风格引领着我国电子音乐的发展,目前其主要作品有《不同空间的对话》《、脸谱》《、山鬼》《、诺日朗》,本文将以《脸谱》为例,从声音材料、技术手段、创作理念三方面来阐述分析张小夫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而折射出我国电子音乐创作的特征。

2关于声音素材的运用

与传统音乐作曲不同,电子音乐的声音不仅囊括了具体声音、实验室合成音、现场实音,还包括了各种噪音,而且每种声音的运用都非常的富于变化,而不是仅仅依靠乐音来展现音乐效果。张小夫在音乐创作中更加的关注各种声音的的细节处理,在声音素材上,不管是人的声音还是自然界的声音,亦或乐器的声音和电子声音,都是他创作的基本声音素材,而在具体作品中,他有要求声音素材应尽量简练,因此单一作品中他所采用的声音素材又是相对集中、富有个性的。以《脸谱》为例,他就主要运用了采样合成声音和现场实时声音的巧妙组合。

2.1用采样合成的声音创作

不可否认,在张小夫的电子音乐作品中,使用了合成器的声音来进行创作,如其早期的音乐作品《小雨中的回忆》所使用的声音几乎全部使用双排键电子琴等电子合成器合成,但随着其创作的不断深入,在作品创作中,张小夫越来越多的关注于合成声音的运用,特别是一些特点鲜明、富有代表性、个性突出的声音,例如《诺日朗》就别出生面的采取了“喇嘛诵经”声来合成声音素材,2001版的《吟》中也使用了埙、笛、箫等吹奏乐器来合成声音。以《脸谱》为例,张小夫在这部作品中对合成音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如第36小节至第43小节中,电子音乐就提前采取京胡、快板的演奏声音来合成声音素材;作品第181节至183节有提前预制合成了中高频噪音,而312节至326节更是利用大花脸念白来合成声音素材,以此来烘托脸谱的形象。

2.2用现场实时的真实声音创作


(未完,全文共3835字,当前显示12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