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沿江工业带的思考

__如何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东向发展、奋力崛起的伟大号召,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皖中崛起,是市委市政府这两年来认真研究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全国各省和我省各市的发展势头可以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亦步亦趋不行,常规发展也不行,即使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也很难赶上发展的大潮流。要改变__“总量不靠前、人均还靠后”的状况,实现__在皖中崛起,必须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真正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找准自己的真正优势和潜能,把那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生产要素挖掘和发挥出来,__才能在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潮中异军突起。那么,在全国全省的大格局中,__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什么。第一位的是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境内168公里长的岸线,适合建港岸线96公里,其中30公里可建万吨级泊位,这是__得天独厚的发展资源,是我们最大的比较优势。建设沿江工业带,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省委省政府东向发展战略和建设沿江城市群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培植新的区域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重大工作举措。

一、充分认识建设沿江工业带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沿江地区优先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世界范围看,沿海和大江大河流域通常都是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的区域。据有关资料显示,包括莱茵河产业带、密西西比河产业带、东京湾产业带在内的大江大河产业带已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从我国看,依托长江和珠江形成的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区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国土面积不到全国的2,但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30左右。从我省看,沿江地区是全省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马芜铜宜4个城市以占全省5的国土面积和7.6的人口,创造了全省20.4的生产总值和26.7的财政收入。因此,不论是从国际、国内还是省内看,大江大河沿岸地区都是产业集聚的首选地,建设沿江工业带,完全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建设沿江工业带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好载体。近年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扩大和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加速向发展中国家的大江大河流域转移。沿海地区受城市发展、成本上升,以及土地、环保、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产业也呈现加速向中部地区转移的势头。我市沿江地区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相对宽裕的环境容量,对发展大运输量、大耗水量、占地多的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从近年来我们招商引资的实践来看,投资者看中的更多是我们沿江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诱人的发展前景正越来越吸引国内外资本前来投资和抢滩。要实现我市吸引外资的重大突破和发展空间的重大拓展,必须把着力点瞄上沿江,加快沿江的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创造更加适宜办大工业的各种必备条件,以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形成__新的经济增长极。


(未完,全文共6750字,当前显示11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