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经贸局对县域投资环境调研思考

县域投资环境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相连,是平衡木的支点,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商的投资、生存、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县域投资环境就是本县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近年来,我县在改善投资环境、巩固招商成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但也还存在问题,结合对投资环境的认识,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我县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投资环境一是包括矿产、原材料、地理位置、劳动力等自然资源,称为投资的硬环境;二是包括思想观念、优惠政策、服务质量等意识形态,称为投资的软环境。软硬投资环境的好坏对投资者将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一)关于资源硬环境

**县整体属山区小县,地理位置偏僻,在梧州的最北,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工业化处于初级阶段,经济总量小,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大规模以上的工业项目很少,综合实力弱,整体水平低。从总体看,能吸引外商进来投资的亮点还是比较少,发展环境还是属于滞后的类型。

1、资源匮乏,吸引外资相对困难

几年来,药材、蚕丝、木薯、石灰石、劳动力等原有优势已形成了制药、缫丝、淀粉、水泥,针织等**县内的规模企业。随着投资的增加,生产的发展,企业做大做强已因资源的严重不足而突现。华虹蚕丝产业因价格相对稳定而占有优势外,西普水泥因县内石灰石储量少,开采难度大而转向邻县的荔浦运输,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百事达淀粉因环保问题影响了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加上我县水田面积本来就少,山地超过25°坡的面积较多,木薯种植受限。针织所需的劳动力外流比较严重,有时招工都有难度。除此之外,我县森林、水源、包括陈塘铅锌矿等都没有形成特别的产业优势。

2、交通不便,投资者望而止步

我县是梧州的"市尾",向南山路崎岖,载重车辆难以通达,向北路虽平坦,但属桂林辖区,与广东隔路相望,与桂林望川兴叹,正可谓俗语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也"。水路运输方面,湄江长期枯渴,无法实现,陆路不规则的二级公路,特别是藤县太平至梧州的三级路段成了交通运输的瓶颈。高等级的公路没有从**地界经过,从事大型车辆运输困难重重,铁路经过更是无从谈起。

3、山区小县,做大发展受限

山区小县,顾名思义,山多田少,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总量以及可用财力都十分有限,一定程度上基础设施、城镇建设水平就相对落后于周边邻县。因受县域所限,我县人口仅仅20万,土地面积不多,整体上属山区小县,矿产、物产等资源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特别可以吸引投资者的亮点。

(二)关于投资软环境

整治投资的软环境,尽管我们动了脑筋,花了不少力气,干部群众对投资者进来的意义也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整体水平与现实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当前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阻滞我县经济的发展。

1、对招商工作的重视以及招商的力度尚不够


(未完,全文共3646字,当前显示11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