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时期农民持续增收情况调研思考

农民收入问题可以说是农业与农村问题的集中反映,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事关全局。为此,近年来的中央相关文件反复强调,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问题,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的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年将达到23184元,平均每年递增5.94%,而在今年的区人代会上,我区已明确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的目标任务。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日益加深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通过近期调研,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区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找出影响收入变化的因素,结合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实现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有效途径。

一、农民收入结构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农民收入从总体上看增长较快,每年增幅都在2位数以上,尤其是20xx年农民的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同时,农民收入的来源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力基本保持平衡。20xx年我区农业收入51430.89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3.53%,分别比前两年的9.5%、8.7%增加4到5个百分点;农业的净收入15552.72万元,按全区农村87282个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收入1782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592元的15.37%,虽然收入的比重分别比前两年的17.33%、19.30%下降2到4个百分点,但绝对增加值基本上与前两年的1764元、1771元持平。由此可以看出,我区农业占整个农村经济的比重不是很高,但农业净收入的稳定增长,对于实现农民增收仍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二)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明显强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外地务工经商人员进入我区,据有关部门统计,20xx年全区外来人口已超过25.4万人,暂住登记人口19.6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区的城乡结合部,其中甬江、庄桥、洪塘要占总数的67%以上。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带动了农民空余房屋出租,提升了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明显增长。20xx年我区农民财产性收入达13378.66万元,人均1533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22%。分别比前两年的12.27%、9.11%增加1到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1248元、836元增加285元和697元。由于农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已由20xx年的590元增加到1533元,三年内翻了1.5番,可以说财产性收入已快速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转移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我区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主要包括股份分红、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和国家政策性直接补贴等部分。现以股份分红为例,20xx年我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资金达8397.27万元,人均96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分别比前两年的7.18%、3.84%增加1和4个百分点,绝对增加值分别比前两年的731元、352元增加231元和610元。如再加上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金等收入,其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要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1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转移性收入是农民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未完,全文共7677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