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渔业经营体制改革调研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海洋渔业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股份合作制成为海洋捕捞业的“一统江山”,且创造了我市渔业最辉煌的时期,30年间,渔业产量、产值翻了三番多,跻身于全省“渔业十强”县(市)行列。尽管目前沿海各地海洋捕捞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并出现萎缩与下降趋势,但我市仍保持一定的自身优势。

为振兴渔业经济,更好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保持我市海洋渔业持续发展,我们在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全市海洋捕捞业经营体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旨在抛砖引玉。

一、公司式渔业经营体制的由来

**是传统的海洋渔业大县(市),海域辽阔(所辖海域面积达3037多平方公里,为陆域的2.4倍),渔业生产历史悠久,作业齐全,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的60%以上。截止20xx年底,全市拥有重点渔业乡镇2个,重点渔业村12个,渔业人口35800人,其中专业捕捞渔民4773人,拥有大小机动渔船1205艘(其中250hp以上890艘),总功率160112kw,总吨位70093吨,20xx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12万吨,总产值10亿元,其中捕捞产量10.4万吨,总产值8.6亿元,增加值1.5亿元,渔村人均收入18088元,劳均收入105000元,水产品加工出口量达4.9万吨,年创汇8000万美元。渔业综合实力在温州市仅次于苍南,居全省第六位。

**海洋捕捞业主要集中于飞云江下游入海处及“双北”(北麂、北龙)列岛,回顾历史,解放前渔业生产长期处于家庭个体经营方式,以及出现资本家、渔霸雇工制以及“长元制”、“硬脚制”等合资合股经营方式,旧社会广大渔民受尽压迫与剥削,生活极为贫困,往往“衣不遮体,食不腹果”,扎挣在死亡线上。新中国成立之后,广大渔区经过民主改革,通过互助组,合作化,又进入“一大二公、三级所有”公社化体制,实行“政社合一、队为基础”的集体经营方式,渔民作为公社社员,靠记工分,按劳取酬。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渔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先人一招、先走一步,于全省最早进行包产到船(大包干),并将原属集体的渔船、渔具折价归社员个人所有,实行自主生产、自主经营。由于海洋捕捞具有集体生产、分工严密和生产资料投入资金巨大等特性,一般无法由渔民个人(或家庭)所承受,只能实行“一劳一股、以劳带股、等额投资、合股经营、入股自愿、经营自主、自负盈亏、责权利三位一体”的全员股份合作制的新型经营方式。于是,全市约1万多渔民第一次成为渔船的股东,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渔民的生产积极性。

渔船实行全员股份合作制之后,由于分散经营,忙于一线生产,后勤服务工作跟不上,并出现许多海上纠纷一时难以协调、解决等新问题。随着矛盾的不断深化,**沿海渔区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民间群众组织——“渔管会”,这种组织形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老渔民(包括名老大、渔村老干部)组成,其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为一线生产所服务,包括代办渔船出海必需的各种证书,组织渔需物资供应(柴油、渔网具、供冰)以及生产资金筹集(信用借贷),协调解决渔场生产纠纷(碰撞事故等)等等。当时全市拥有东山、上望、莘塍、塘下、梅头、北龙等10多个“渔管会”,其职能可归属股份合作经营附生物,应属于股份制经营方式的组成部分,当时曾受到省局领导的首肯和赞扬,并在全省渔业经济会议上介绍并且推广。


(未完,全文共5439字,当前显示13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