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强乡扩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节点。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后,乡镇行政管理职能弱化问题凸显,制约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激发乡镇发展活力,**市先后在13个乡镇进行了“强乡扩权”改革试点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改革成效。为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改革思路、改革任务,**市委组织部课题组通过总结完善桦南县、郊区等地改革措施,赴绥化市学习借鉴经验做法,召开由法制、财政、人社、编制等单位参与的集中讨论、综合分析,召开乡镇党委书记专题座谈研讨,对县乡干部个别访谈,及实地调研走访,进一步理清了思路,现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强乡扩权”改革试点内在动因

开展“强乡扩权”改革试点是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及省委组织部“强乡扩权”试点工作部署,加快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1、“强乡扩权”改革有利于疏通乡镇管理症结。乡镇一级直接面对基层群众,职能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目标。目前,乡镇缺乏必要的执法权,乡镇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造成行政管理和服务功能弱化。乡镇社会事务管理大多处于“有责无权”的尴尬境地,面对文件部署、签状定标,责任不断扩大,却缺乏相应管理权限,实践中存在“管得了看不见,看得见管不了”的怪现象。管理上出了问题,乡镇是责任主体,遇到违规的事情,乡镇却无执法权、处置权。比如,乡村违建行为须县直3个单位到乡镇处理,乡镇只承担责任,却无权裁量。**市71个乡镇有62个设立了“一站式”行政服务大厅,一些民生服务项目逐渐入驻,要“农民办事不出乡镇”,很多硬件跟不上或不达标,导致一些服务无法在乡镇实现。比如,农村妇女无息贷款可在乡镇服务大厅填表申报,却需到县行政大厅领表、村级开证明、再拿到县级审核,令群众望而却步、利民目的得不到充分体现。通过“强乡扩权”改革,能够打破权力合理赋予的“瓶颈”,切实解决好群众办事难、乡镇管理治理能力弱化、行政执行力不强等问题,有助于破解乡镇“责权不一致”难题,促进乡镇职能转变和工作效率提升,使其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强乡扩权”改革有利于化解管理体制矛盾。乡镇一级历经多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未能成为一级完备的政府,乡镇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与行政设置不匹配,人权、事权与庞杂的社会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需求严重不对等,陷入了“小马拉大车”的窘境。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造成乡镇缺少必要的人事权,乡镇站、办、所人员多由县级部门下派或垂直管理。调研中发现,近80%的乡镇干部认为县、乡人权、事权不顺,工作运行“无所适从”。比如,汤原县鹤立镇人员编制49个,其中行政25个、事业24个,内设事业站所14个,水利、畜牧、国土、农机、林业等县直单位下派人员23人,实行垂直管理,乡镇对站所的管理往往是名义上的,甚至在岗位人员调整、交流上都无建议权,制约了乡镇政府作用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强乡扩权”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理顺条块关系,切实增强乡镇政府行政自主权和主动权,有利于乡镇党委整合资源,统筹工作力量,全面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未完,全文共6236字,当前显示14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