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用工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群体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出现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多年来,随着首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变化和四个中心建设的逐步深入,大量农民工在**建筑业市场找到了用武之地,并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行业80、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占农民工群体的6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的传承,同时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代际差异。如何顺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变化趋势特点,更好推动**建筑业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建筑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点
建筑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后,成为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行业之一。在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建筑业农民工占17.3%,是仅次于制造业的39.1%。与第一代农民工比较,新生代农民工有了许多新的特点:
(一)较高的文化程度与较低的技能水平并存。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约占30%,比第一代农民工高10个百分点。相对上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这使整个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程度近年得以提高。较高的文化程度使他们具有视野开阔、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但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没有因文化程度较高而较高,反而比第一代农民工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他们许多是从学校出来就进入城市打工或者本来就随父母在城市读书,不像第一代农民工那样有农业生产活动的经验,有的在农村本来就是木匠、泥瓦匠。二是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建筑业时间不长,技能上还有一个积累过程,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愿稳定在建筑工地干活,流动频繁,造成专业施工经验无法积累,使得技能等级难以提高。三是由于我国正规的职业教育没有得到相应发展,许多新生代农民工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也没有传统师傅带徒式的技艺传受过程,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出现了与教育程度相反的“逆发展”。
(二)较高的理想追求与较低的幸福感并存。传统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挣钱养家。赚钱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不再是进城“打工”的唯一目的。他们羡慕城市同龄人,渴望融入城市生活,在城市成家立业,而对土地和农村没有依恋。他们虽然也追求较高的薪酬,但对于职业发展、体面劳动、精神生活、休息权利有了更高的追求。但现实情况是这种追求过程没的给新生代农民工带来预期的幸福。原因在于:一是新生代农民工中独生子女比例大,从小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务工前长期在学校读书,生活经历简单,遇到的挫折不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预期高于父辈、耐受能力却低于父辈,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从事较为艰苦的工作岗位。二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脱离农村和农业劳动,农村、土地对他们已经没有多少吸引力,在传统乡土社会中处于边缘位置。而在城市又难以获得自己向往的生活和工作,享受不到城市人的政治、户口、福利、教育等各种平等福利,处于城市的底层,很难真正融入城市现代生活。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两端都处于某种边缘化状态。
(未完,全文共5227字,当前显示126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