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风景区管理体制研究
1水利风景区的含义及特点
水利风景区的一大特征是。它的形成是由于建造各种水利工程时,因其独特的工程理念或特性形成了旅游区,或者是在治理河道过程中产生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由于水利风景区是以水环境为载体依托水利工程而建,水环境的质量是水利风景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因此景区的发展必然就要受到水环境的制约以及水利工程功能的制约。
2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与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起,一些基层水管单位为了提高内部员工收入水平、壮大单位自身经济实力、带动地方发展等,开始尝试开展水利旅游,水利工程的价值功能开始产生变化。为了能科学开发、合理规划、有效保护水利资源,2001年7月水利部在综合事业局设立办公室,并宣布成立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2004年5月8日更全面的规范——《水利风景区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同年8月1日出台了行业规范《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水利旅游区按其景观的功能、环境质量、功能大小、文化和科学文化价值等因素,划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和县级水利风景区。截至2014年9月16日,全国共建成国家水利风景区658处。
3存在的问题
3.1规划工作滞后
许多景区重申报、轻管理,拿到“水利风景区”称号只是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评上后,不按规定对景区进行规划或盲目规划,浪费了不少水资源。还有一些景区在规划时没有从长远考虑,忽略了结构和布局的协调性与合理性,景区建设完成后才逐渐发现问题,往往这时已很难弥补。
3.2执法主体不明
水利风景资源大多分布跨度较大,各地方为了追求利益,都采用自己的管理手段进行经营,造成多头管理的现状,导致景区发展缺乏整体协调性。另外一种情况是,部分景区挂有多种牌子,景区的经营管理受多个部门的干预,影响了景区的建设与发展。
3.3景区缺乏特色
(未完,全文共2388字,当前显示7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