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管问题及其治理探析
摘要。当前,我国环境监管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法律支撑不足、监管制度不力以及监管组织体系运行不畅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立法不完善、多重因素制约、企业守法动力不足、社会公众参与不足等。文章结合域外先进经验,分别从环境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组织体系的改革、监管机构和执法能力的建设、企业守法积极性的提高以及公众参与程度的加强等5个不同的角度提出我国环境监管体系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管;环境法律体系;监管失灵;监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再次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新中国,并对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由于我国环境监管不利,导致众多环境问题。比如,2018年的“港泉碳九泄露”事件、2017年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事件、2017年的“河北天津超大渗坑污染”事件、2011年的“苹果公司中国代工厂污染环境”事件等,都暴露出我国现行环境监管体系在实践中的严重不足。因此,有必要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改善,构建现代环境监管体系,以适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需求。
一、环境监管问题突出
1.现存环境法律体系支撑不足。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也日益加深,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等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项法律。同时,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期又颁布并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法》《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就目前我国现行的环境法律体系而言,未能给我国环境监管提供足够的法律支撑,导致现实中出现许多“无法可依”的现象。
2.现行环境监管制度不力。我国环境监管制度主要包括法律中明确规定的9项基本制度,即“老三项”和“新五项”以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当前我国现行的环境监管制度曾在我国环境监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为环境监管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制度支持。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一部分环境监管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也暴露无遗,相当一部分环境监管制度已不能继续为环境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持。
3.现行环境监管组织体系不畅。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监管体制从无到有,逐步形成了统一监管和部门分工管理相结合、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的体制,这实际上是一种双重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系容易产生“责任难划分”“九龙治水”等问题,导致环境监管运行不畅,从而影响环境监管效果。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其中涉及环境保护部的改革决定,决议组建生态环境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将原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土资源部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的职责,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的职责,农业部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职责,水利部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的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的职责进行了整合,主要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工作。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剖析
(未完,全文共4967字,当前显示14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