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两型社会工作汇报材料

进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其作用和意义不言而喻。这次“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改革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中央给政策的改革,而是由当地政府自下而上,向中央要政策的改革。所以,做好这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不仅是实验区所在两省各级党和政府的大事,它同样是所有处在该两地区域内的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一位公民都应参与的大事。这就使得分系统、分行业研究该区域内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都非常必要且极有意义。在此,我们从税收工作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与影响出发,探讨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以充分发挥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应有作用。

一、对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作用空间的探讨

任何一个事物,要对外界产生影响,就必须拥有其对外发生作用的空间。因此,全面认识处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区域内的基层税务机关能否对“两型社会”建设产生作用。其作用主要存在于哪些方面。是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好基层税务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应有作用的前提与基础。

(一)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发挥作用的空间比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批准了三类改革实验区。第一批是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国家批准了以深圳、珠海等地为代表的沿海城市为经济特区建设实验区。这一类经济特区的特征是国家采取给予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特别是吸引国外资金和港澳台资金来参与建设,主要以对境外开放为主。实验区的建设主要依靠国家给政策的方式推进建设。第二次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家又先后在上海浦东的天津滨海分别设立经济改革新区,新区建设方式基本上与经济特区差不多,只不过涉及面更小,力度相对于特区来说也缩小了一些。第三次就是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主要是以成渝为代表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和以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代表的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实验改革。本次的综合配套改革与前两次的经济区改革在方式上有了根本的区别。经济特区和新区建设,都是国家给予一些其他地方不能有的特殊优惠政策在特区和新区执行,在特区和新区的建设活动中所有的参与者基本上都是被动的执行者,因而对于处在基层一级的单位和组织其自身作用的发挥都是受限于政策之内的。而本次的社会综合配套改革中央采用的是“不给”政策的政策,允许实验区无论在什么方面、什么领域都可以根据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自己向中央要政策,都可以根据建设实践的需要进行“先行先试”。这种“不给”政策的政策其实是最大的政策、最好的政策。因此说,在这次的综合配套改革实验中,实验区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种组织能发挥作用的空间是最大的,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任何一次改革都大。基层税务机关也不例外。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在“两型社会”建设实践中,基层税务机关存在着广泛的作用空间,而且各级各地的基层税务机关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作用空间,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建设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中,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作用辨析


(未完,全文共6928字,当前显示13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