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对策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分析了当前高职产学研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着“基地”建设缺乏政府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基地”建设经费筹集渠道单一等困境。最后,提出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要构建法律法规的保障机制、构建多元投资结构的投资机制等对策和思路,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产学研基地困境对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职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其中,高职产学研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于高职教育发展,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高职“基地”建设和运行中的困境,是当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分析

笔者认为,产学研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校企合作理论和技能形成过程理论。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主要原理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式,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要想培养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教育必须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当前,尤其是高职教育,只有建设高质量的“基地”,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理论。校企合作论理是指校企双方以资源优化整合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合作力量“倍增”的目的。合作后,该合作体拥有技术、厂房、设备、市场、信息、人才等综合优势,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合作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最终达到双赢结果的人才培养模式。

事实证明。校企合作是高质高效培养高技能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现今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的出路。而校企共建共创“基地”就是校企合作的一种主要形式。

3.技能形成过程理论。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指通过练习而逐渐掌握某种外部动作方式并使之系统化的过程,它分为认知、联系形成和自动化三个阶段。高职院校建立的“基地”,提供了学生技能形成过程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形成了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的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通过在“基地”模拟练习和真实性生产环境下的实践练习,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完全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对于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来说,从制度上将教和学、产和学以及做融为一体,有利于技能型人才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技能的培养,更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上述“基地”建设理论,不但给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指明了方向,而且说明了现代高职教育“基地”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凸显了现代高职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本质。

二、高职教育“基地”建设和运行中面临的困境

根据“基地”建设的理论,高职“基地”的建设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有困境而言,更不应该有大的问题。然而,事实上,不少高职院校却面临着“基地”建设滞后、“基地”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和“基地”建设不到位等实际问题,严重地影响着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未完,全文共5230字,当前显示13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