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支持农业交流材料
建设现代农业,既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省管县财政体制实施后,县级财政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如何用活中央农村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举上下之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地方财政近年来财政支农工作的实际,谈谈县(市)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现代农业投入,建立投入增长机制
(一)增加对“三农”的硬投入。资金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因此,县(市)级财政应充分利用中央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农村政策,切实加大财政对农村、农业、农民的直接投入力度,确保每年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投入比重高于上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形成现代农业稳定投入来源,决不搞“上进下退”和“上进下减”。要确保“硬”投入资金与惠农政策的高度统一,防止虚假预算和开空头支票。
(二)完善支农惠农补贴政策。近年来,财政支农惠农补贴发放标准不断提高,发放数额逐年增加,发放范围不断扩大。县、乡财政应结合近年来财政支农惠农补贴实际发放情况,不断总结发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发放办法,探讨发放方式,降低发放成本,确保支农惠农补贴资金安全、直接到达农民手中。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投入。县(市)级财政应充分利用财政补贴、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激励性政策,为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现代农业创造良好环境,不断开辟新的农业和农村投入渠道。要利用财政投入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对农民、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社会力量投资投劳兴建农民直接受益的生产生活设施,给予税收减免和适当财政资金补助。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基础地位
(一)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继续以农业综合开发、民办公助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为载体,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要建立现有水库、渠道等水利设施岁修制度,切实保障基本农田灌溉和农民饮水安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要推进测土配方工程实施进程,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未完,全文共2705字,当前显示9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