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赴成都市“农家乐”考察报告

20**年6月29日至7月6日,由市旅游局汪良局长带队,部分县(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相关镇的分管负责人和部分旅游开发公司经理一行9人赴成都市学习考察“农家乐”项目开发及管理经验。考察组先后参观了阿坝州的“藏家乐”、“姜家乐”和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特色“农家乐”—“五朵金花”。对四川农家乐总的感觉是:规模大、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富民效益显著。

一、成都市农家乐旅游基本情况成都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位于中华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这里气候温和,景色秀丽,特产富饶,商业兴盛,历史的传承与演变在这里形成了浓郁的休闲特色。在成都市的周边县区,当地人们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果木、花卉、休闲、农事体验等农业生态旅游。这里数百家“农家乐”分布在竹林、田畴、溪流、堰塘间,成了“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尝果、冬季观雪”的绝佳休闲胜地。

(一)“农家乐”的起源。说起“农家乐”,自然联想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三大创新:农业包产到户,使中国农村实现了温饱;专业市场则与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密不可分;“农家乐”则可以说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又一伟大创举。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成都郫县人民在纪念古蜀文明发祥地的望丛祠附近的友爱乡农科村开展“农家乐”活动。城里人利用节假日到城郊农村,到农家小院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川西田园风光,亲自到农家采摘新鲜蔬菜,点杀农家饲养的鸡、鸭、鹅、兔等,临走时还购买一些新鲜的农产品。逐步发展到增加卡拉ok、棋牌、乒乓球等娱乐活动。1992年3月,四川省委原副书记冯元慰在视察农家乐活动开展最早的徐纪元家时,看到城里人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在徐家大院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时,高兴地题写了“农家乐”三个字,农家乐因此得名。郫县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农科村这一创造性实践,因势利导,培育特色,形成规模,逐步发展为一种巧妙利用农业资源的旅游形式——“农家乐”。“农家乐”旅游是城市需求和郊区农业综合资源相互适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农民群众在发展经济中闯出来的一条新路子,是成都农民的重大创举。“农家乐”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与旅游完美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之路,能实现农业的多项增值,已成为成都各区(市)县新的经济增长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成都“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87年—1991年为萌芽阶段,萌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第二阶段从1992年省委领导题写“农家乐”而得名到20**年为发展阶段,根据当时的“三农”实际,明确这阶段的指导思想为“先发展后规范”;第三阶段从20**年开始为上档升级、规范管理、树立形象、打造品牌阶段。

(二)“农家乐”的类型。以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农家乐”为例,目前有以下四种类型:

1、以农家独特的田园风光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农家园林型。如以“荷塘月色”为代表,以优美的田园风光、独特的生态、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知名画家和游人来此创作、赏景。

2、以成片花园、果园、茶园等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品茶、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花果观赏型。如以“幸福梅林”、“东篱菊园”为代表,利用幸福梅林种植有230余个品种22万株梅花规模和优势,开发梅花系列旅游产品,形成梅花产业链,以种植1000余亩四季菊花形成四季菊园景观,与幸福梅林错位互补,打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未完,全文共8386字,当前显示14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