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法学院改革体制机制 激发内生动力 实现“两个伟大”

法学院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两个伟大”

四川大学法学院历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学科优势明显。自1984年恢复本科招生以来,已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为国家和地方法治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2017年9月,四川大学入围“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以法学一级学科等三个优势学科共同组成“管理科学与国家治理”学科群,成为四川大学重点建设的12个一流学科(群)之一。法学专业建设以四川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服务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支持和系统谋划布局下,法学院围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牢牢坚定政治站位,齐心协力、凝聚共识,锐意进取,切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将全面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落细、落小、落实,奋力为“全力推进一流法学学科建设”和全面推进学校“两个伟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人尽其才,激发教职员工“内生动力”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高校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由于学校地处西部,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梯队搭建未能与时俱进,加上分配制度的局限,人才激励机制滞后于学科发展等,一些管理人员和老师满足现状、缺少争创一流的勇气和决心。

法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结合、重点培养与全面提升相结合,院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的思路全面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坚持把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为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根本保证,严把入口关、职称关、考核关,坚持教学科研并重,多措多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努力打造符合“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学术精湛、教学优秀、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与培育。以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为导向,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激励、培养和扶持优秀教学人才。二是加强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培育。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引进国内外优秀青年学术骨干,着力培育青年拔尖、青年长江等优秀青年人才,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培育青年学术骨干快速成长。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是第一身份,上好课是第一要务,关爱学生是第一责任”的意识,促进教师爱教、善教、乐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法学院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明确法学教育中为谁教、教什么、教给谁、怎样教。严格执行《四川大学教职工师德师风规范》,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四是加强教学科研师资团队建设。以省校共建为契机,在“法治四川”高端智库、人才交流机制、教育培训基地等方面深入推进与实务部门的合作,积极引入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讲授实践课程,整合资源,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工作者和法治实际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五是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建立了以贡献和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激发了法学院教师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六是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转岗分流的调级调岗管理制度。开展人事管理制度探索,激发教职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有效开拓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未完,全文共4394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