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抗日青年参军事例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华北,遵化人民不甘当亡国奴,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在党的领导下,于1938年7月,万余民众参加了冀东地区抗日大暴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把战略中心转移到抗日大后方,先后推行了五次“强化治安”,对抗日军民进行频繁清乡、围剿、扫荡和野蛮的屠杀。日军的屠刀能杀死成千上万同胞的生命,却扑不灭人民抗日烽火。在民族危亡、敌强我弱的严酷局势下,遵化县20余万人民中,先后有3144人参加了抗日队伍,其中1985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他们毁家纾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了打败侵略者,勇往直前的革命斗争精神,永远激励遵化人民奋勇向前。

当时的形势与抗日武装力量的不断扩大

党的全民抗战政策,深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党的组织根植于群众之中,是发动群众参军参战的推动力量。

经过抗日大暴动,群众受到了锻炼,有了一定的斗争经验,认识到参军参战武装抗日是取得最后胜利的唯一途径。

人口密度大,敌占区与游击区无显著界线,兵源无问题。

民间枪支、手榴弹较多,武器装备可以解决。

宣传救国意识,组织群众参军参战,是扩大抗日武装力量的根本途径。

依靠组织层层发动,向主力部队输送子弟兵。抗战初,各村相继建立了“救国会”组织,随后又成立了妇救会、青年报国队、儿童团等组织。报国会是群众性的秘密与半秘密、半脱产与不脱产的武装小组。扩军时首先动员优秀报国队员报名参军,有的分配在地方武装(县、区基干队),有的直接分配到主力部队。

教育共产党员在扩军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由于当时环境残酷,动员群众参军必须严守秘密,并首先在党内进行动员,以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群众。同时每个党员都有串联、动员群众参军的任务,因此群众能积极报名参军。

揭露、控诉日军暴行,发动群众参军参战。日军的反复扫荡与残酷屠杀,激起广大群众的义愤和强烈的反抗,很多区村通过揭露、控诉日军暴行,激发青壮年抗日复仇的怒火,奋起报名参军,在参军中涌现出许多父母支持儿女,妻子支持丈夫、兄弟相争参军的动人事迹。

在部队影响下群众奋勇参军。

部队除行军打仗外,遇有机会就在驻地区村,利用秘密与公开方式,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并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学唱抗日歌曲,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在部队的引导、启发、教育下,穷苦人民不甘忍受日军的蹂躏和地主的剥削,许多贫雇农扔掉锄头、羊鞭,毅然走上民族解放的杀敌战场。

群众参军的典型事例

不屈不挠的遵化人民,在县区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下,为了民族解放,数以千计的工、农、商、学各界爱国青年,主动走出工厂、田庄、商行、课堂,拿起武器奔向抗日杀敌的战场。

心怀救国志两代父子兵

遵化县东旧寨一带,是李运昌早年活动过的地方,他以卖篦子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工作。这一带许多群众,当时虽然都不知李运昌的真实姓名,但提起卖篦子的大“掌柜”,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的莫家屯高进忠家,梁屯的高坤刚家是李运昌的落脚点,穷哥们儿都愿意接近大“掌柜”,听他说古论今,大“掌柜”经常借机宣讲一些抗压追求解放的革命道理,深得穷苦人民的欢迎和尊敬。由于李运昌的启发影响,“七七”事变后,这一带许多群众放下锄头,拿起武器,走上了抗日杀敌战场,仅梁屯先后就有60多人参加了抗日武装。

抗日战争开始,梁屯15岁的梁树义、13岁的梁树宝,由于早年丧父,随母讨饭度日,苦熬春秋。其叔梁有胜家境贫困,全家4口人,除夫妇俩口外,尚有两个不满成年的儿子,长子梁树忠、次子梁树奇,靠梁有胜扛活糊口。为了接济寡嫂家的生活,被迫变卖了家中仅有的两间房,以济燃眉之急,当时两家生活非常窘迫,苦不堪言。


(未完,全文共4685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