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第一篇:大格不破大才难出媒体吁正确认识有争议的人才

最近一期《瞭望》杂志刊出署名李永忠的文章指出,优秀人才的出现与成长,通常都会伴以争议。而面对有争议的人才,切不可以将其一笔抹杀,也不应将其长期留置观察,而应给其设立一条“快速通道”,提供一个展示才干的平台。文章说,有争议并非坏事,通过正常的争议,优者自当更显其优,不优者也会相形见绌。正常的争议不仅可以广开言路,而且可以使被争议者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更加谨慎并尽心尽力。文章指出,对人才的“争议”应通过“五看”来辨别。一是看争议的主体:谁在争议。二看争议的客体:争议什么。三看争议的场合:在何处争议。四看争议的时间:什么时候的争议。五看争议的结果:总的评价是好还是差。文章说,由于相当一段时间对争议不能正确认识对待,优秀人才通常因争议而大器晚成。有的因争议而导致发现晚,有的因争议而致使肯定晚,有的因争议而提拔使用晚。文章因此建议给给大器晚成者提供一条快速通道,给有争议者提供一个展示才干的平台。除开给那些“年轻化”和“少年得志”的人才设立“直通车”,也应在制度上为“有争议”的优秀人才和大器晚成者设立一条“快速通道”。大格不破,大才难出。文章指出,不要让有争议的人才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大胆启用虽有争议但确实具大器之才中的出类拔萃者,如此“徙木立信”,将会调动和激发更多的人的积极性。

第二篇:邓大才:“农民增收难”现象新解

(内部资料仅供参考)

邓大才:“农民增收难”现象新解

农民增收难在客观方面存在以下三个大问题。

一、农民增收的发展极限约束

农民增收的第一个约束条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能高于或者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按照资源配置的原则,资源总是从利润或者收入低的地方、产业流向利润高或者收入高的地方、产业。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进城、让农民市民化。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社会总要由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这是两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何才能够让农业文明变成工业文明,如何让农业资源流入城市和非农产业。用计划经济手段平调不行,只能通过市场的作用,让城乡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有较大的差距,非农产业和城市才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农村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才会以较快的速度流向城市,才能够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反之,如果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当,或者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不管用什么办法,不考虑可能性),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能够被城市所吸引而转移,如何能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呢。资源配置理论表明,资源总是向利润最高的产业和区域流动。试想,在城乡居民收入相当的情况下,或者按照有些专家开的“处方”,要使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以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农民不仅不会进城,反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都会“回流”农村。资源的这种反向流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相悖,即与农村逐步城市化,农民逐步市民化的趋势是相冲突的。因此,农民的收入的增长幅度不能等于、更不能大于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幅度。

农民增收的第二个约束条件。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能高于农村财富的增长速度。


(未完,全文共6284字,当前显示13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