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中长期科技发展工作计划
一、序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将深刻地改变经济和社会的面貌。世界性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以科技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加速。但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及其转化能力仍然十分薄弱。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农业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难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承担着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科技创新、示范、辐射和带动的历史任务。自示范区成立以来,科技工作围绕经济建设,按照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及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层次安排部署,突出新产品研制和行业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和条件平台建设。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初步形成,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以生物医药、环保农资、农产品深加工、农牧良种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政府推动下的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正式启动。整体上来看,科技在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有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拥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9个国家和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中心。各类科技和管理人员上万人,科技创新人才70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双聘院士6人,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9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3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659人。“十五”期间,累计取得科研成果805项,其中,获奖成果156项,获国家级奖励14项、省部级奖励142项。10多项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取得了一批如体细胞克隆山羊、生物农药创制、胚胎干细胞研究、杂交小麦育种、节水农业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等重要成果。在西部地区16个省(市)建设了150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入区企业在全国16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400个左右。对外示范辐射效益由每年20亿元左右增加到2006年的60多亿元。先后成立了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一批专业孵化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有效的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率由1997年的32%提高到2006年的47%。为示范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科技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的自身能力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示范区科学技术发展虽然取得了较显著成绩,但由于受地方经济实力、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科技发展基础等条件限制,科技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科技资源的潜在优势。科技发展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确立;二是科技资源集成和整合不够;三是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四是地方科技经费投入不足;五是科技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度不够;六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还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少。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结合*发展实际,我们必须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创新的新*。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未完,全文共10441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