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青山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青山虽无字,常读便是书

每读李白、杜甫、王维的诗,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幅山村水廓、竹篱茅舍的秀美画卷,每看石涛、朱耷,大千的画,心中又会默念起一首首吟梅咏菊、托物抒怀的隽永诗篇;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彼此是可以互动与转换的,都是文化瑰宝、智慧的结晶,我不想在这里谈诗论画,那文学艺术的东西,要留给行家们去探讨,唯有他们才梳理得清,这里要说的不是纸上山水,也不是庭中花卉,而是走进大自然时的真切感受和亲身经历。那里的巉崖峭壁,终年云遮雾障,那里的飞瀑流泉,四季枯涨有时;它们形成于开天辟地之时,昂首在风蚀雨淋之中。每当我攀越而上或穿行于林中,冷不防会掠过一溜烟四脚后影,会惊起一串铃清脆乐音;那都是自然的骄子、山国的臣民。大山就有这样的神奇,一旦到达顶峰,即使我不会写诗,也总想把白云当稿纸任意涂写,让激情释放;即使我不会唱歌,也敢对着蓝天大喊一声,让山鸣谷应。

在山野之中,无论是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无论是活动还是静止的,其实都是一种符号,在为我们揭示出大自然的秘密,可惜大多数人都还不认识那种符号,没把天地万物当作大书来读,始终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无法上升到一种新的高度。过去我也是这样,看到大海,不过是那么多水,看到美女,不过是一张嘴巴两条腿;要是谁跟我侈谈什么高雅艺术,我就会避难就易,避重就轻,有时干脆就闭嘴,要不然,就会言不及义,出尽洋相。后来我经过深刻反省: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天赋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应是后天,只要肯下功夫,通过不懈努力,岂能一成不变。于是便下定决心,从头开始,只要敢冲破那道自筑的围墙,打掉自卑感,只要站得高,就会看得远。于是我便夙兴夜寐,孜孜以求,频频走进大自然,去阅读高山大嶂,辨识流岚轻烟,并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渐渐就品出了滋味,尝到了甜头,然后一步步登堂上殿,不再坐井观天。说起来这种阅读方法,也简单得很,既不用焚香沐浴,也无须斋戒净身;可在崇山峻岭,也可在涧旁野径;只要放下得失,心无挂碍,一草一木,就能变成文字,一沙一石,也会化作语言。读罢高岭又读深谷,通篇都是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杰作,最精彩部份,便是天地大美。

现在就把这种阅读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慢慢的述说出来。我深知手中这支笔其实非常生涩,已写不出什么好词佳句,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我最大的奢望就是,在景物描述中,能够透露出一些我内心深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说起来确实算不上复杂,我也并没有过什么奇遇,但要把这一历程完整地表述出来,还得先从城外一座青山说起。那山不算很高,离我居住的地方也不算远,每当天气晴和之时,就连我这肉眼凡胎也看得见,那可并不是一座平凡的山,人们习惯叫它为神山,山上除了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外,还有神庵古庙,禅宫寺院、晨钟暮鼓、袅袅香烟,我几次都想抽空上去看看,由于工作繁忙时间有限,一直未能如愿。也许是缘分到了,那一天似乎还在睡梦之中,耳边就传来阵阵鹊鸟的叫声,好象有什么喜事在催人早醒,我一骨碌爬了起来,有如神助一般,觉得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刚好又是周末,是出游的好日子,于是,便背起行囊,掖好山杖,独自朝淡蓝色的山峰直奔而去。


(未完,全文共4351字,当前显示13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