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思考

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国家竞争与人们工作生活离不开的重要话题。产学研与技术创新进行有利结合,能够推动知识累积以及科技创新,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卓越进步。故此,产学研结合创新技术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前提保障便是协同机制。现阶段,我国产学研技术创新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创新动力不够,技术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信息发展不对称,缺少合作意识等。本文针对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促进产学研技术创新的发展。

一、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

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作为新兴的产学研合作理念,主要是指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以资源共享前提,共同分担风险和分享成果与效益,通过产学研的相互融合,建立分工合作的协同机制,继而进一步促进技术的创新。同时,在产学研的研究中,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自我作用,在协同机制互动中形成高效率的质的变化,并创造新的价值。

二、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协同机制中存在问题探究

(一)合作层次不高。产学研合作现阶段更多的是只是在合作开发、技术转让以及委托开发等较低层级上的合作,在建研发机构与技术联盟等经济实体的高层级合作还是相对较少。这窘境的成因主要是相当部分企业自身技术力量比较薄弱,与科研方技术水平差距甚远,加大了技术转化合作成本,致使各方增大了合作风险,更甚者过多地把合作风险转移到科研方,导致各方在高层次上的合作空间收窄,合作意愿降低。

(二)合作动力不足。在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合作发展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都有着不尽相同的需求,高校、科研院所较重视个人的荣誉,追求学术成就和实现自我价值,加之相关单位分配机制不完善、利益分配不公等现象,使高校、科研院所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的活力不强;对于企业来说,因体制等问题出现短期行为,缺乏科技需求的内在动力和活力,导致合作动力不足,削弱了技术创新的发展。

(三)主体间协调性不高。在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中,针对各个合作主体之间的协调性要求相对较高,而协同机制建立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相互协调融合,突破体制与机构的束缚,最终实现创新资源之间的优势互补以及共享互动等。目前,因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合理引导和协调,导致在产学研协同技术创新中,依然存在“各自为政”等问题,严重阻碍产学研各主体间的协调性,难以实现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流动。


(未完,全文共3009字,当前显示10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