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数字货币发行机制及制度保障

摘要:数字货币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推动数字货币的发展,本文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从货币层次、发行数量、技术支撑、发行主体分析了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最后提出了数字货币发行过程中的制度保障。具体是:加强法律保护、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技术能力、进一步完善区块链技术。

关键词:数字货币;作用;发行机制;制度保障

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出现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区块链视角下对数字货币发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也符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思想。未来十年间,区块链技术引领的数字货币将对现代金融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数字货币的发行机制

1.货币层次。传统的货币层次划分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主要是中央银行为了加强对货币供给的控制。根据imf的规定,m0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包括了居民手中的现金和企业间的备用金;m1即狭义货币,包括了m0和活期存款;m2即广义货币,包括了m1和定期存款、储备存款、外币存款、各类国库券和银行承兑汇票。中国根据1994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方法》,对货币层次也做出了规定,与imf不同的是将m2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增加了m3,包括了m2和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中央银行通过利率等标杆来调节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在宏观上干预经济的发展。对于数字货币的界定,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纳为m0、m1或m2,在中央银行尚未做出官方权威的解释之前,我们先就数字货币与m0、m1、m2的差异来进行分析。第一,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以后,过去的现金就不再存在(或者只充当补充使用的角色),m2自然的也就不再包括流通现金,m0和m1的投放量依旧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1]。商业银行使用数字货币从事借贷融资业务,所不同的是原来是以实物的形式体现,数字货币的出现就可以使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账户资金周转更加便利;第二,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商业银行不再受居民挤兑现金的影响,因为居民在购买商品及服务时,通过数字货币的划拨只是从一家银行转移至另一家银行的账户,现金依然存在于银行系统之中,中央银行对于资金的管控更加有利[2]。


(未完,全文共3210字,当前显示9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