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议农业院校的音乐教育

摘要。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其社会责任为普及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本文分析了现今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的概况,针对目前农业院校音乐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院校;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1]审美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年学生个体文化的成果——人格,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因此,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而且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理想乐园的过程中,音乐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其特殊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农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的意义

校园音乐教育是指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和审美情趣的教育,进行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把音乐教育渗透到其它教育中去,充分利用美育对青年学生进行人格培养。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音乐素质教育被正式写进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今天,人们对音乐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修养、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等神圣的使命和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紧密相连。进入21世纪,现代人必须具备适应现代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综合素质,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我国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决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更加突出。

荀子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慧,血气平和,移风易俗,天下皆宁。”音乐给人以智慧,给人以美感,给人以鼓励,给人以启示。在农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初步的鉴赏能力,能在一定意义上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创造生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健康发展。

(一)农业院校开展音乐教育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语言”。它用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音乐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一直强调音乐在管理国家、组织社会生活、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精神及人们的心理情感中具有很强的作用。在21世纪的今天,音乐同样肩负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优秀的音乐作品,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国际歌》在鼓舞人的斗志上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社会主义各个历史时期,都有许多优秀的歌曲,鼓舞人们投入斗争洪流,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光阴似流水,不一会儿,课毕放学归。我们仔细想一回,今天功课明白未。老师讲的话,可曾有违背。父母望儿归,我们一路莫徘徊。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大家努力吧。同学们明天再会。”一曲遥远而熟悉的《夕歌》,将我们带到上个世纪初那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五四前后的“学堂乐歌”在思想启蒙方面给予当时的青少年学生以深刻的影响。

“校园里大路两旁,有一排年轻的白杨。早晨你披着彩霞,傍晚你吻着夕阳。啊年轻的白杨,汲取着大地的营养,啊年轻的白杨,你好像对我讲,要珍惜春光,珍惜春光……”这样的校园歌曲会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鼓舞,音乐的教育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便传达给了学生。


(未完,全文共8935字,当前显示14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