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看中国问题三、四合并之作

[摘要]中国有大学没大师等文化科技落后现象的背后,是整个民族意识、国家政策和大学内部的多方面、多种问题的综合效应。中国要成为文明、科技大国,经济、技术强国,必须试图通过大学教育改造我们目前的民族意识。在大学里,实行政治、文化、科技“特区”政策;用政治自由,催生“百花齐放”;用爱,激活师生的奇思妙想;用爱容忍知识份子之不足等十“大爱”。才能有效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科技的繁荣。

[关键词]国民意识国家政策高校世俗化爱的真谛大学之“大爱”

中国不缺大学,可没有“大师”,也没有培养出“大才”。

5000年历史、13亿人口大国,没一个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没一所世界级的大学;没一项被世界追赶的现代顶尖科技;社科院没有一名人文社科类院士。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得不对此有所思考。

是中国人笨。不是。是中国太穷。想想老子、孔子、祖冲之、李时珍生活的时代,觉得也不是。看来,是我们“13亿人自己”和自己建立起来的“国家组织”,以及“大学自己”,三者有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中国才会不仅大,且强。

一、13亿人自己的问题

一板子打13亿人,谁也没这个胆儿。但,这里是讲理,不是谁有没有胆和资格的问题。在此,就试着列举一二:

1、21世纪初的中国人,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如。当官的,想快出政绩,早升官;老百姓,恨不得一晚上致富;农民上午种树,下午想乘凉;企业,总想着全世界60亿人,只消费自己的产品就好;大学的教师,恨不得一天发一篇论文,快评教授,早当博导;大学生,对将来能赚钱的课程,就认真学,对找工作有益的,什么“证”都考,一参加工作,就想着买车、买房;全体中国人,希望gdp快快增长,赶超日、美,成为世界头号大国。这样的急燥情绪、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充斥着整个社会,助长了投机取巧之风、急燥情绪的加剧。

在急功近利的潜意识下,梦想,没有市场;少数人为国家和单位的长远和本质利益的想法、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反而受到耻笑。一个没有“梦”的社会,进步只能是奢谈。这种气氛继续发展下去,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其后果十分可怕。

2、21世纪初的中国人,存在互不信任、冷漠处事现象。如:看见一个乞讨者,心里想:说不定是骗人的把戏,有可能是职业乞讨,我不会受你骗的。有人发生纠纷,心里想:别理他,你也不是包公,关你么事,说不定是流氓地痞狗咬狗哩。号召捐款,心里想:说不定我捐的款,被人贪污了;就是全捐了,你也帮不了哪么多穷人。说农民苦,他认为农民读书太少,该穷。说工人下岗,认为下岗的都是素质低的,素质高的不是都再就业了吗。看到别人被偷,“别管闲事,少惹祸”。遇上强盗……

这种缺同情心、没热血和正义感的冷漠心理意识虽不普遍,但它是作为经验传播的,有的甚至是父母对子女的忠告,而且有“多管闲事吃亏”的铁的身边事例为证。

3、21世纪初公职身份的中国人,存在“人格分裂”症。社会“失真”成为普遍认可的视而不见的事实。有人恶意夸张说“报纸上只有日期是真的”。许多大会报告,假话连篇,的确是事实,没有一句是报告人自已说的真话,自己也知道是在认真说假话,听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听假话、记假话,回去还得认真传达假话,但私下里谁也不把假话当真。人们总结对付假话的办法是:“当面不抵,背后不理”。现在,假的成真的,真的反而成假的事例颇多。不是有官员感叹“清官难作”吗。说明贪官好作。公开一套,背地一套,人格分裂,甚至颠倒黑白都习以为常了。过去,对《官场现形记》说的事和“指鹿为马”不太相信的人,现在信了。


(未完,全文共13848字,当前显示14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