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摘要。高校扩招是社会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有力手段,是教育本身均衡和协调发展的要求。为确保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扩招和教育质量的关系;规范办学,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整体挖潜;进一步加强管理,完善教育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

关键词:高等学校;扩招;教育质量

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发展的时期。“九五”期间的前三年,本专科在校生的规模从1995年的547.7万人,发展到1998年的623.1万人,年增长率为4.4%,属稳步发展时期;1999年,国家提出了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即“扩招”政策,当年高等学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就增加到718.9万人,增长率为15.4%,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的增长率达到42.9%;2000年在上年扩招的基础上,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大约470多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100万人左右;在前不久郑州召开的全国2001年高校招生工作会上确悉,今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将达到530多万人,预计当年在校生规模将达1300万人左右。如此大规模的扩大招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冲击始料不及,一系列争论引发而至: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是一种超前发展还是一种适应关系。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以多少为适宜。高校扩招对拉动内需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如何。由此引发的另一些问题也接踵而来:扩招的辅助性政策和措施是否跟得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约束会不会成为影响高校稳定的新因素。会不会由于扩招造成学校盲目升格或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滑坡等。本文试就高校扩招政策与教育质量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出高校在扩招后保障教育质量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由此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影响

(一)宏观社会需求背景

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以及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把“科教兴国”作为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使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以及知识经济“增长动力”基于人才的重要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这一全球教育理念也开始成为国内社会各阶层所主动接受的思想,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199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相继出台,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相关部门和领域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应战姿态,另一方面也从客观上促成了国人上上下下对强国经济、科技领先、基础教育、人才关键的共识氛围。1999年6月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则提出了要提高全民素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以说,高校扩招是这一宏观背景之下政府与民众共识并付诸行动的一个政策体现。

(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背景


(未完,全文共6762字,当前显示11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