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有效途径探讨论文
摘要。如何改变广大贫困地区的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也投入了很多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但越是贫困的地区越难改变教育落后的局面。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巩固“普九”、调整村小布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需要国家、社会和家长等方面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寄宿制学校贫困地区基础教育
我国地源辽阔,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均不平衡,辐射到教育领域,问题同样突出。当发达、较发达地区都在高喊实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国广大贫困地区,特别是边远的农村贫困地区,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教育经费困难、布局分散、设施简陋、师资缺乏、生源短缺、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辍学率高、教育教学质量低等。贫困地区的教育虽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但仍然举步维艰。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呢。笔者认为: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改变这些状况的有效途径。
一、在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意义
由于我国广大贫困地区教育面临的种种困难,在这些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既是解决孩子因走读困难而辍学、切实巩固“普九”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调整布局、加强管理、稳定教师队伍、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等的有效措施,还是缩小地区差异、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全面落实和巩固“普九”的重要手段
21世纪之初,我国基本完成了“两基”的任务。在占人口85%的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很多地方的毛人学率达到了100%。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义务教育是处于低水平的,在贫困地区,很难完全普及义务教育。据有关资料反映,在这些地区仍有20%的适龄儿童约160多万小学生由于路途遥远、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人学。因此,加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义务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在这种地方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能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解决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使他们得到相对平等和相对较好的教育,真正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有利于调整学校布局,充分利用和优化教育资源
所谓教育资源即是指学校教育中的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前者包括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经费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办学条件;后者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者,尤以教师为主。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小学多以行政乡和村为单位布局,造成了农村小学多且分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小学学龄儿童减少,村设小学的规模一般不大,他们一方面因投人不足而沦为薄弱学校,另一方面又因现有的教育资源使用率不高带来资源浪费。因此,近年来,针对全国各地,特别是西部贫困边远地区地广人稀的实际情况,教育部门对学校布局虽做了一定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此带来了学生因上学路途遥远而辍学的现象不断增多,产生了新的矛盾。如果在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将条件太差的学校瓜分、合并,将孩子都集中到地域条件稍好的乡镇,既可以减少薄弱学校的数量,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办学的规模效应,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
(三)开办小学寄宿制学校能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未完,全文共4568字,当前显示139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