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治理困境与出路
摘要。多年来,衡水中学以打造高考神话、高“北清率”而成为一所超级中学,形成了一种广受追捧的“衡中模式”。但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种办学模式公办与民办不分,以民办学校名义聚拢教育资源,对正常的区域教育生态造成了不利影响。其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是,在不合理的教育政绩观下,地方政府以产业化方式办学,以及教育管理体制局限与公众监督缺失,导致教育治理机制不健全。为此,应强化教育职责履行的约束与问责,敦促地方政府依法治教,规范民办学校招生自主权的行使,并加大教育信息公开,推动基础教育治理的公众监督和参与。
关键词:衡中模式;超级中学;依法治教;基础教育治理
2017年4月,依托于衡水中学创办的民办学校衡水第一中学在浙江嘉兴平湖市开办分校。据新闻报道,这是全国范围内的第18家“衡中系”分校。“衡中模式”再一次进入舆论漩涡。5月5日,教育公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向教育部“举报”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违规办学,教育部要求河北省教育厅进行专项检查。6月1日,河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对河北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办学行为进行整改的通知》(冀教基〔2017〕17号),指出衡水中学、衡水第一中学(简称“衡水一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甚至违规办学招生的情况,并提出了若干项整改要求。随后,石家庄、承德、廊坊等多地教育部门发文,限制衡水一中在当地招生。长期以来,“衡中模式”备受争议,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强烈。本文拟对“衡中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办学的核心问题症结和折射出的基础教育治理困境,并探讨破解对策。
一、“衡中模式”办学的核心问题
多年来,“衡中系”学校以出产高考状元以及众多学生考上北大清华而名声在外,形成了擅于打造高考神话的“衡中模式”,成为一些媒体和学生家长追捧的对象。但从教育规律来看,“衡中模式”的出现与扩张,存在着不合理、不正当之处,其办学的核心问题涉及两个方面。
(未完,全文共9531字,当前显示7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