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主义的宗教论

一、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和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的新形势,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时代基础

江泽民对宗教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始终着眼于国际格局的新变化,着眼于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发展,着眼于国际斗争和冲突的新特点,这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时代基础。

(一)着眼于国际政治变化发展的大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曾一度被两极格局所掩盖的民族、宗教问题日益突出起来。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推行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更加剧了这些矛盾。正是基于上述判断,江泽民提出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要高度重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

(二)着眼于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环境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化是实力的竞争,发达国家在统一的国际市场中,在资源、资金、信息、人才等主要生产要素方面占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位置,这就使各国各地区在全球发展中的地位和水平进一步出现差异。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江泽民敏锐地把握到这一点,并把它和民族宗教问题联系起来,指出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也给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滋长膨胀提供了条件。这就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世界宗教问题的理解。

(三)着眼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来观察和思考宗教问题。综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地区热点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民族、宗教问题直接相关:波黑冲突交织着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之间的敌视与对立;阿以冲突和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息息相关;泛伊斯兰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深深影响着西亚、中东、中亚的民族纠纷等等。正是根据上述客观事实,江泽民提出了“没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的正确解决,就没有国家的团结、稳定和统一”的重要论断,这对全党进一步认识宗教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二、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宗教工作的新实践,是“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又经历了1989年的政治风波。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江泽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宗教的具体情况,成功地处理了我国的宗教问题,为“社会主义的宗教论”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一)对我国宗教的状况和宗教工作的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判断。江泽民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宗教仍将长期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个根本性的观点。同时,江泽民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宗教存在的根源、宗教人士和广大教徒的政治立场、政治面貌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从实践中得出的科学认识为最终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断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论基础。


(未完,全文共3918字,当前显示12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