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群众性看宗教社会作用

从根本上来说,宗教问题关键是个群众问题。这是因为,宗教源远流长,传播广泛,信仰者人数众多。因此,只有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才能正确对待信教群众,才能科学认识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建国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社会和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并执行了正确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宗教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

但无庸讳言,由于我们的一些同志,对宗教的认识存有偏差,总是把宗教看成是消极的力量。因此,党的正确的宗教政策,在一些时期、一些方面和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我认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因为,这些同志囿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所持批判态度的影响,没有去深入把握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对信教群众缺乏正确的社会政治定位认识,也就不能科学认识宗教所包容的积极因素。这些同志的思维定式趋于保守,缺乏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创立之前,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特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家们,为了反对封建神权对人性的禁锢,对宗教多有批判。其中,以费尔巴哈的批判最为有力,费尔巴哈以人为本,一针见血地指出:上帝是人把自己的本质自我异化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继承并超越了前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马、恩看来,“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何谓“颠倒了的世界”。当然主要是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不合理的生产关系。马、恩认为,剥削阶级利用宗教维护着这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劳苦群众在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中,遭受着现实的苦难,但又宿命而安于苦难不去同命运抗争……马、恩之所以能超越前人获得科学的结论,也正是因为他们对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特别是对宗教问题所具有的群众性,作出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时的欧洲,中世纪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遗风尚存、影响仍巨,宗教和神学依然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支配着人们的头脑;基督教教会势力仍很强大地存在着,继续维护着反动统治阶级的利益。这无疑是对无产阶级革命的阻碍。《共产党宣言》开篇即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不对宗教作彻底的批判,就不能为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开辟道路、准备条件、创造前提。马克思早就明确指出:“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因此,马、恩不仅充分肯定前人对宗教的批判,自身也对宗教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彻底的批判;他们在宣告与旧世界彻底决裂的同时,也宣告了同一切宗教的彻底决裂。很显然,马、恩的全部关切、同情、愤怒,都是着眼于要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使劳苦群众获得彻底的解放。


(未完,全文共4469字,当前显示13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