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意识胚演进思考

【内容提要】本文以“在内外关系的建构中,脑活动发展成为意识的本体基础”为中心,重点探讨了以下几个专题:

1、意识胚是在借助生物遗传渠道得来的潜能素质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后天因素形成的

2、早期经验对意识胚活动机制的影响有着特殊规律。认识这种规律对理解意识胚结构框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3、以早期经验形成的编码机制为基础,意识胚的演化通过积累和拓展经验,经历着从感性活动到理性活动的发展历程

4、意识胚演化循序而进,后一阶段的出现以前一阶段的成果积淀为基础,并能在活动机制上包容前一阶段形成的功能

在《演化的意识胚释义》一文中,我们把“意识胚”界定为以脑活动为生理基础的意识本体的存在,明确了对它的研究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探索其结构功能的奥秘;二是在内外关系的整体中思考和把握意识之产生与演变。

使脑活动超越其生理属性而构成意识的本体基础之关键是。脑活动总是处在内外关系的建构过程中。因此,“脑活动如何在内外关系的建构中演变成为意识本体基础的存在。”,这一问题也就成了探讨意识胚演化的中心问题。

一、意识胚演化的起点:先天能力

将不同的意识事件放在演化的时间进程上考察,不难发现意识的结构与功能经历着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过程。个体意识胚是在借助生物遗传渠道得来的潜能素质系统的基础上综合后天因素形成的。在人的本质属性中复合着先天属性与社会属性。

1、首先,我们在观念上肯定先天综合能力的存在。这种能力的出现在时间上先于经验,而且从逻辑上看,先天综合能力构成经验形成,更一般地,意识胚演化的基础。先天能力的出现并不需要求助于经验的解释,反倒需要用它解释经验。但要对“先天”做更准确的描述,解答“什么是先天性能力。哪些能力是先天存在的。这些能力的存在状态怎样。它又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后天经验的构成。”等问题,还有许多要做的工作。从心理发生的角度看,应该把“先天能力”限定为:意识胚活动的早期就可以或者实际表现出的某种能力(可以通过行为观察等方法发现这种能力的存在)。比如说空间能力:当一个尚不具备行走和语言的能力的婴儿要求大人抱他上街时,它能用手准确指向街的“抽象”方向,而不是指向每次都要实际经历的向左转、向右转的环节。(如果按他指的方向走直线,恐怕需要跳窗。)这说明他的大脑已经对走过的路线进行了某种抽象的计算。无独有偶的是,对蜜蜂、蚂蚁的实验观察也发现了这种空间计算能力。这似乎说明空间能力是先天的。在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中,也的确把“空间”(以及“时间”,诸“范畴”等)归结为先验的。但是,严格地看来,这样的归类未免失之简单化。人的空间能力并不是先天完善的。实际上,远比这样的婴儿大几岁的孩子还不能正确地区分左右,表现为对q与p的识别与书写混淆,常常把2写成其镜像的形状等。

与唯心主义的看法不同,我们认为空间确实是物质基本的存在方式,但与庸俗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存在本身并不意味着神经系统先验地具备识别这种空间的能力。空间能力的发展必须依赖后天的经验过程完善。

2、每一种意识机能的出现都总是以前一阶段发展起来的机制为先导的。事实上,也只有以已经初步形成的系统化水平为基础,才可能使新的意识成分一经产生就立即被赋予内外关系的含义。对意识起源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追问“认识的起点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但是,正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从来便难有一个确切的解答,逆着演化进程向上追溯,也难以为意识找到一个绝对可靠的开端。


(未完,全文共8148字,当前显示143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