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成本控制探讨
一、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控制
环境成本是指某一经济组织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因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耗费的自然资源和相关生态要素的价值,以及为了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行为和政策实施。它是以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目标为前提,以环境成本预测为依据,采用适合的模式与政策,控制环境成本形成的全过程,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大气、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治理环境污染已然提上日程。环境成本控制是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环境成本控制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发展,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模式单一,成本控制未贯穿产品周期全过程
随着各种污染源的迅速递增,现有的环境控制体系不能及时与之匹配,导致大多数的环境控制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忽视了采购环节及售后环节产生的环境污染。另外,外部环境成本计量与控制的缺失,有效的环境成本信息与评估方法的缺乏,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管理者在进行项目评估时的准确性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成本管理方法转换不及时
从成本发生的时间角度看,成本管理方法有事前与事后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采用的是事后处理法。事后处理法就是企业在污染发生后设法予以清除,把发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事后处理法下,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不足,对环境故障成本无法控制,可能导致环境支出额巨大;另外,由于此方法着眼于对现行生产过程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控制,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成本控制效果不明显。目前,大多数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依然采用的是“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环境成本控制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没有考虑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然而这些环节的环境成本所占比重较大,这无疑会给企业增加额外的成本负担,影响企业最终产品的定价以及经济效益。
(三)环境成本管理控制体系不健全,环境污染预防意识不强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企业管理者并未从根本上意识到环境成本控制与企业声誉、后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因此单纯从主观层面就不能给相关环保部门提供明确的环境成本分析数据,进而导致企业环境成本数据缺乏可靠性和及时性,也影响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企业环境污染的监管标准及处罚力度不到位,未建立环境污染的影响评价体系,因而无法进行环境成本的有效监控。环境成本控制考核指标的缺失,短期利益行为的盲目追逐,导致大多数企业缺乏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环境治理效果不得力,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
(四)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不充分
(未完,全文共3895字,当前显示12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