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漫谈流动性滞存与政策意义

目前,就我国总需求不足及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佳问题,学者们各抒己见,争议颇多。许多人认为我国经济中出现了流动性约束。流动性者,货币与资金也。流动性约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企业与居民)因其货币与资金量不足,且难以从外部(如银行)得到,从而难以增加其消费和投资量,造成经济中总需求不足的现象。因此,扩大内需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消除货币供给的“梗阻”。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不是流动性约束,而是流动性滞存。流动性滞存不仅是总需求不足的原因,而且是总需求在短期内难以迅速扩大,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佳的原因。

流动性滞存这一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从社会总供求关系上来看,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供给总量,即社会总供给(as),可用出售该总供给量的销售总收入(y)来表示。这一货币总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s)两部分。若政府收入用t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政府收入变为政府支出(g),c+s+t经过再分配变为c+i+g.c+i+g就是社会总需求(ad),用社会总支出(e)来代表。在这整个过程中,由于t和g是由政府控制的政策变量,属于外生的经济调节变量。所以,社会总供求原生的相对数量关系,即c+s和c+i的相对数量关系,就由经济体系的一对内生变量——投资和储蓄的相对数量关系决定。这一分析可用如下图式表示:

y(as)——个人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c+s+t——c+i+g——e(ad)

储蓄是可支配收入(即y-t)与消费之差。储蓄有多种形式,如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和股票以及因非消费目的而持有现金(窖藏)等。


(未完,全文共3254字,当前显示75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