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政府为何会放弃国企的产权

【内容提要】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已有的经济学文献有两个基本的解释:一种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企业产权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简称“效率论”);而另一种认为政府是出自财政的压力,即停止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或出售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简称“收入论”)。我们的实证研究否定了“效率论”,而给“收入论”提供了支持。此外,我们的研究还为以下结论提供了依据:政府对失业和降低控制权收益(来自对国有企业直接的控制权)的担心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破产清算的重大障碍。因此,一个简单的含义是:采用一个将政府目标函数考虑在内的次优民营化或破产清算方案是明智的;同时,对政府来说,这也许比一个无法实施的最优方案更为可行。

【关键词】政府/国有企业/民营化

【正文】

一、引言

与以往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相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和资产重组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越来越难以回避的现实。在这期间,尽管国有存量资本非国有化的实践有时会受到理论的责难,偶尔也会被政策的摇摆所困惑,但这一实践的进程始终未中断。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被纳入民营化序列。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术界也对我国这一领域的改革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根据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献(djankovandmurrel,2000、megginsonandnetter,forthcoming、tonneli,2000),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已集中到这样一个观点,即民营化对改革国有企业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已经实施的民营化改革方案都对企业的运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但是,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国有企业民营化,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入私人之手,或者让其破产清算,从而放弃国有企业。从多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问题比那些已有的民营化研究文献所关注的问题更加重要。没有明显的原因让我们相信这一点:政府会忠实地遵循经济学家在诸如民营化这样的重大经济政策问题上的建议。政策制定者往往有他们自己的考虑。对政府为什么会(不会)选择民营化有了更好的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确认并解决那些通过民营化提高效率的障碍,我们的关于民营化的经济分析就能被更好地应用。

就目前已有的经济学文献来看,虽然人们可以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几种不同的思路,但是关于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这一问题的经济研究文献仍然非常有限,实证研究就更为单薄。在给出我们的研究结果之前,大致地回顾一下已有的研究思路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企业是为了增进企业的效率。实际上,大多数关于民营化问题的理论研究都是从这个前提出发,进而得出若干预测的。这一思路实际上基于一个信念:即不管怎样,政治市场是有效率的,政治博弈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在更大的范围上,glaeser,johnson和shleifer把它叫做科斯制度理论。但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会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许多效率增进的民营化改革方案因为政府的反对而得不到实施呢。至少,我们需要对这些关于政府民营化决策的理论进行实证检验。


(未完,全文共12517字,当前显示12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