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思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摘要。自1998年以来,面临总需求不足的严重形势,中心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泉政策。几年来,总需求有所扩大,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gdp增长8%,政策效应显著显现,但总需求不足的题目依然存在,政策效应不十分理想。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以期寻求进步政策效应的途径。

参考文献: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经济学分析;财政政策;货泉政策

一、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发行国债,增加基础举措措施投资以带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通过增加转移支付,给政府有关职员加薪以刺激消费,通过出口退税鼓励出口。从1998年-2002年政府发行国债6000多亿元,国债投资总规模达到3。2万亿元,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大型基础举措措施项目取得重大进展。1999年开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增加福利性支出和政策性补贴,进步低收入者收入,支持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糊口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还大幅度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津贴,建立了艰苦边远地区的补助轨制,使居民消费水平有所进步,再加上消费信贷的配合,使城镇居民住房、汽车等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大量增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超过了财政支出的增长,供求矛盾有所缓解。固然积极的财政政策起了相称大的作用,但有效需求不足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物价水平持续低迷,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200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水平同比下降0。8%,批发价格指数ppi下降3。9%,产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4%。据统计600种主要商品中86。3%供大于求;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现有失业人口2000万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800万个;入世冲击开始显现,商业摩擦不断增加。2001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政府投资是推动投资增长的主导气力。尽管以增发国债为主要内容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基础举措措施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施展了重大作用,但财政政策的更主要作用在于拉动民间投资和消费,施展乘数效应,刺激总需求增长;而我国政府投资乘数效应较小,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总需求增长的作用有限。首先,我国政府投资主要是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工业联系关系度较小,带动链条较短;其次,基础举措措施建设投资和技术改造投资属于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较高的投资,投资带动的就业少,政府投资转变为劳动者收入的份额较少;再其次,在我国当前时期,因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均匀消费倾向较低,税率又较高,投资乘数较小;最后,我国处于经济体系体例转轨时期,市场体系不完善,信用不足,市场缺乏效率,也使乘数变小。政府投资在产生乘数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挤出效应。一方面,政府投资增加使民间投资融资难题。政府投资项目除使用财政资金外,还更多地使用银行信贷资金,使用银行信贷资金部门约占投资总额的80%以上。因为政府投资占用了大量银行信贷资金,一些地区银行因面对配套国债项目放贷压力而收缩常规性贷款盘子,使民间投资贷款更加难题;另一方面,存在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争项目的情况。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的目标都是预期利润率高的项目,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效益好的项目有限,政府投资多了,民间投资就少了,产生挤出效应。为进步财政政策效应,建议做如下调整:


(未完,全文共4992字,当前显示13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