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思索

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其竞争力与发达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经济与转轨的内在要求催生了资本市场,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始终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基础之上,并为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对资本市场的要求还不够协调,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相互制衡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

具体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在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现探讨解析如下。

一、微观经济基础的竞争力未能有效提升

(一)企业竞争力无法提升的历史根源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国资本市场的出现,意味着直接融资开始部分替代间接融资,即说明政府直接控制着资本市场的制度供给。

而从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方式的改革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资本市场从建立之初就存在着重大的制度缺陷。

政府管制金融的制度选择和国有制属性在资本市场的直接移植,形成了国有信用的过度倾斜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缺陷,使资本市场成为政府政策性分配增量资金,国有企业获取“免费资金”的渠道。

于是,资本市场就成为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焦点与政府制度供给的中心,而国有企业竞争力的难于提升则成为了制约资本市场各种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

(二)国家持股制度无法解决国有企业的根本问题

首先,国有持股制度不能解决经营者选择问题。因为国资委与国有持股公司的人员仍然是政府官员而非资本所有者。这种权责分离体制使得其不可能真正积极主动的把最合适人才放在经营者位置。

其次,明确国家的股东身份并不能真正解决政企分开问题。而政企不分的实质是代表所有者行使控制权的政府官员并不承担资产风险,因此不会像真正所有者那样对经营者进行最适度干预。

再次,明确国家的股东身份并不能真正解决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问题。国有控股公司官员并非股东,故不会追求剩余价值。

最后,国有企业中“国有股”一股独大,股权分置,造成流通股东只能屈居小股东位置,资本市场在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发挥,企业竞争力难以提升。


(未完,全文共2858字,当前显示9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