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于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

深入调查、正确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后,在国家原有的对贫困大学生的一系列正式资助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借鉴美国对中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资助模式,初步提出了一条非正式的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模式。在充分考虑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下,我们希望探索一种新模式以保证贫困大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不因经济困难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贫困大学生;非正式支持体系;华西大学模式

马克思曾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使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进入到高校就读。而作为贫困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必然会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高校工作者的深切关怀。目前,尽管当今高校中已基本形成了以“奖、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但是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在国家正式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一项由国家、社会、学校和贫困生个人共同努力的非正式支持模式;并作了可行性分析。

1、对贫困大学生的确定标准不明确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无偿的助学金资助,首先必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调查、认定。可学校认定的依据之一是《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其前一张表由生源所在地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后一张表由学生本人写。实际上,不少地方出具的贫困证明水分很大。另外,一些家处偏远山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贫困农民却不一定能开出证明。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学校不知底细,仅凭本人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不出错。同时,虽然各校都将在校生的家庭人均收入、日常消费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状的特殊因素等都纳入到认定依据,但这些依据往往也是由请学生提供,很难一一核查,达到准确无误就更难。并且,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8%的学生认为他们所在班级的贫困生的名单是班干部们商量的结果,严重缺乏公正性和合理性;而仅有20%的学生表示赞同;还有23%的学生认为贫困生的名额太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1)国家助学贷款的提供总量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的缺口。


(未完,全文共4013字,当前显示9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