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探微

一、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不足

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才的分类亦不同,从生产或工作活动的目的来分,现代社会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它强调的是知识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科学结合,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落伍。由于部分高校在培养模式上未能很好地突出应用性,导致培养的人才专业知识不全面,特长不突出,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不适应”:

(一)教育理念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要求高校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育体系,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然而长期的精英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的统一体制,使部分高校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的理解出现偏差,培养体系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培养模式,更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与地方经济的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忽视分层分类的特征。有的高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偏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忽视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的高校又简单地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等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是研究型人才,也不是技能型人才,更不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复合型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对“一专多能”人才的需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处处碰壁。

(二)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高校应该为经济发展储备足够多的劳动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强劲动力。然而,部分高校的教育体系建设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相适应。一方面,在学科专业上设置不完善,部分专业重复设置现象较为严重,优势学科建设滞后,加上专业分割过细,知识之间缺乏交叉融合,对学生缺乏发散性思维、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知识不全面、特色不突出、实践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实际工作,就业困难也就不难理解;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应用性学科专业建设薄弱,课程设置与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结合不密切,未能突出应用性教学的内容,从而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规范性和重要性,忽视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建设。产学研结合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成熟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适应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由于扩招导致师资数量不足,生师比过高,教师工作量过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师资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学科带头人少,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素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导致技能型人才培养受到严重限制。此外,培养环境封闭,教学方法传统。教师大多仍采取以“照本宣科”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课堂互动与课外实践,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知识运用能力与探索、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导致校外实习成效不高。

二、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未完,全文共3758字,当前显示12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