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社保对居民消费的乘数效应

中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更可能是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情况下,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增强有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降低农民养老安全的不确定性,进而有利于减弱农民的预防性储蓄,可能会提高农民的消费倾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机理分析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主要是通过对参保人实施跨期缴费和给付的政策改变参保人现在和未来的收入预期,其目标是使参保人的消费福利在生命两期(工作期和退休期)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均衡[5]。一项社会养老保险计划能否促进消费不仅取决于制度带来收益预期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的提升,还取决于制度的模式及筹资手段。根据白重恩的研究,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下筹资手段的差异对刺激消费的影响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消费的影响是负面的,而新农合制度则促进了农村的消费,这是因为在新农合中有大量政府直接补贴并未挤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则依赖职工和企业缴费挤占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导致在职职工减少消费的量超过退休老人增加消费的量[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对“老农保”的完善,创新点在于坚持“老农保”个人账户制度的同时,建立了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提供财政直接补贴的机制,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根据我们对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阜新市彰武县、鞍山市岫岩县农户“新农保”实施状况调查,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将“新农保”制度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视为持久收入增加①,贴补了农村老年人的零花钱,并基本全部用于生活消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个人缴费和参保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手段,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财政补贴增加了老年人收入,提高了农民对养老安全的预期,有助于减缓农村年轻人预防性储蓄的动机,提高农民平均消费倾向;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筹资对农民当期消费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情况来看,老年人消费增加的幅度可能要超过年轻人消费抑制的程度,这表现在自2009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有所抬升(图1)。当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效应还需要通过实证分析来进一步判断。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效应模型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较低一方面导致农村消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决定了农村居民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随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金支出的增加,农村老年居民养老收入增加。在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民消费具有乘数效应。


(未完,全文共3314字,当前显示10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