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状况及对策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可耕地人均占有量低,土地科学利用率不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将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尤其是近年来农村非法占地,违法建房、肆意破坏耕地现象非常普遍,致使大面积可耕地逐年减少,基本农田被毁坏、闲置、撂荒程度不断加剧,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农民的法制观念还很淡薄,遵章守法意识还很差,而另一方面,作为土地的管理者和执法者,是否真正尽到了管理职责和宣传义务,如果说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是造成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产生的诱因,那么基层党委政府是否负有管理松懈、失职、失察的责任呢。如何依法对土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杜绝违法圈占土地,土地非法入市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现象的滋生蔓延,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热潮下已刻不容缓,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维系子孙后代生存的历史要求。因此,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违法现状,从法学角度认识、分析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违法事实,探讨相关对策,历史意义十分巨大。
关键词:土地;违法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农村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的确为拉大城市框架,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思路,新经验。但是,在近十几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出现非法占地现象,导致了农村开发区建设规模盲目扩大,肆意圈地,各类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严重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破坏了土地资源良性循环机制,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当前农村土地资源正遭受着无序开发和不断减少的危险,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加大治理土地违法案件力度势在必行。因此,从法学理论和实践角度探讨农村土地违法现状及相关对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中国农村土地违法现状
自古“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失去了土地,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社科院一份最新的调查显示:从过重的农民负担到事关当代和子孙后代生存的土地问题,中国农村的社会矛盾正出现重大变化。调查的主持者、社科院研究员于建嵘表示,农村土地纠纷正在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中国农村土地违法行为主要表现形式
目前,土地违法行为主要有:宅基地审批不够严格;非法租地现象泛滥;个人私搭乱建、违章建房;变相买卖集体土地,侵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另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周边乡镇的土地被征用,造成大批村民失去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可以说:“在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城市化规模进程中,数以万计的农民兄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没有任何经济收入,一方面要适应城市消费水平,另一方面为生计发愁担忧,因而,少数聪明人、大胆人就想尽一切办法私自建房,尤其在国道两侧、城区出入市口,建成后向外租赁,一月收入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经济利益的巨大驱动,造成农村私搭乱建、违章建房行为屡禁不止。多年来宅基地问题一直是农民心目中的头等大事,由于新城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大批宅基地处于停批状态,农民为了解决住房紧张、子女婚嫁问题而不得不托人情找关系,有的基层土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甚至弄虚作假,违规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区建设整体规划,助长了少数人违法建房的积极性,也侵害了遵纪守法群众的根本利益。
(未完,全文共7098字,当前显示14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