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议平凉市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种子产业是甘肃省主要优势产业,近几年平凉市依据甘肃省提出的“强西兴东,发展沿黄”的战略思想,努力做大做强种子产业,为平凉市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1]。按照国办发2006〔40〕号文件精神,2007年平凉市种子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后,全市种子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种子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种子质量明显提高,执法水平有较大进步。“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初步建成陇东小杂粮、马铃薯、冬小麦、玉米及高粱种子基地,顺利完成了“第五次玉米新品种更新换代”、“第七次冬小麦新品种更新换代”,使平凉市粮食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4%以上,供应率达55%以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40%。

1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1.1农作物繁种已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平凉市各县(区)根据自己的优势,分别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2005年,全市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已达到1万hm2,产种量5.3万t以上。其中玉米杂交制种面积达1000hm2;小麦原良种生产面积达6700hm2;马铃薯、油料、小杂粮等其他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近2300hm2。除满足平凉市农业生产用种外,还可向外市区提供大批量的优质农作物种子,这是平凉市种子产业最辉煌的一年。同时,农业部在平凉市投资建设国家救灾种子储备库,原种生产、种子贮备和新品种区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1.2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种子体制改革后,通过各级政府和农业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国有种子公司退出了销售种子的市场主体,个体、民营种子企业生产经营空前活跃,区域封锁、垄断经营的格局已被打破,种子经营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2]。

1.3种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种子法》颁布后,经过平凉市各级农业行政部门、种子管理部门的积极努力,已初步形成了以市级种子管理站为主体,县级种子管理站为基础的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3]。通过推行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开展种子质量年活动、种子质量监督抽查等措施,使种子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近几年平凉市各类种子质量合格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

1.4种子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的颁布实施,平凉市的种子产业进入了依法治种、依法管理的新阶段。市、县种子管理站依法履行种子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管理等职责,加强品种管理、质量监督、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和市场管理,违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种子市场秩序正在形成。

2存在的问题

2.1种子经营体制改革不到位

根据国办2006[40]号及甘肃省政府2006[150]号文件精神,平凉市种子经营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彻底改制到位。国有种子公司虽然撤销了,但各县(区)种子管理站下面又设立了良种技术服务部,继续从事种子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剥离出去,严重违背《种子法》和国办2006[40]号文件的规定。

2.2种子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未完,全文共3634字,当前显示12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