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域经济发展途径研讨

1引言

自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县域”这个概念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促进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里的经济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因此国民经济需要加快转变发展的方式、加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县域经济自然也要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减小对外依存程度,通过发掘内部力量,从而实现自身县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经济转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

2.1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内涵

内源型发展理论,也有学者称之为内生性发展理论,这一理论最开始是用于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问题。对于内源型发展的概念,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①vanderploegandlong认为,内源性发展是一种动员过程,它要求本地社会将各种利益集团集合起来去追求符合本地意愿的规划和资源配置的机制,从而达到发展本地技能和资格方面能力的目的。②garofoli认为,内源性发展包括在本地层面进行创新的几种能力:如何应对外界挑战的能力、如何转变经济社会系统的能力、如何促进社会成员学习的能力,形成符合自身社会规则形式的能力③日本学者宫本宪一和鹤见和子对内源性发展理论也有阐述:前者归纳了内源性发展模式的要点,包括居民的学习、综合目标、产业开发和居民参与制度这几点;后者提出“内发的发展论”,指出“不同地区的人们和集团适应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遵循文化传统,参照外来的知识、技术和制度,自觉地寻求实现发展目标的途径,创造出理想的社会形态以及养成人们自觉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学者和文件对内源型(或内生性)发展的含义解释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方面,内源型发展是一种主要由地区内部来推动和利用地区自身优势和资源,尊重自身的价值和理念,探索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照搬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发展。

2.2内源型发展理论产生的原因

20世纪70~80年代后,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社会学的主流理论陷入困境,寻求内源型发展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亨利•明茨伯格在《发展的反思》中提出:“无论对于国家还是领导者,是不是已经到了内源性发展的时候了。”他认为,发达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是内源型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上,发达国家却避免让发展中国家实行内源型发展,而是借口自由贸易、全球化等原因把发展中国家引入歧途。内源型发展理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现实发展实践的反思,随着世界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方面,城市的经济和生活迅速得到改善,人口以及资本不断向这些地区集聚;另一方面,处于不发达地区的乡镇发展停滞,经济落后、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传统文化丧失,尤其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地更为明显。农村的衰弱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障碍,也是引起社会贫富差距之间矛盾的根源,因此,在这以后,如何解决城乡之间的贫富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理论界也试图寻找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一难题,内源型发展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中提出的。

3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在我国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

3.1以资源为基础的县域经济发展


(未完,全文共5185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