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摘要。精准扶贫核心是要在“扶持谁”“谁来扶”和“怎么扶”这些问题上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发力。比较全国其他地区,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分析阿昌族的贫困现状和整族帮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整族帮扶;云南梁河阿昌族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及特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指出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做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把片区攻坚、直接帮扶、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工作做深、做实、做细。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依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壮戏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自此,中国农村扶贫形成了贫困骗取、贫困重点县、贫困村相融合的新型扶贫减贫骨架,以精准扶贫为统领,以国家扶贫资源为主导、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东西扶贫相结合的综合扶贫体制。所谓精准扶贫,就是指针对不同非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合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新型扶贫机制。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贫困区域与贫困群众进行精准识别,二是精准帮扶,三是精准管理。
二、德宏州梁河县阿昌族贫困现状
梁河县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县,全县国土面积1159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7.8%,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也是全省7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和德宏州唯一没有边境线的边疆县,以种植粮、蔗、茶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农业县。全县辖6乡3镇(其中有较少民族乡阿昌族乡2个),62个村民委员会,4个社区,390个自然村,674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49175户169654人。辖区内主要聚居着汉、傣、阿昌、景颇、德昂、傈僳、佤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9694人,占总人口的35.1%,阿昌族人口14669人,占总人口的8.6%,其中阿昌族是全国22个(云南省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涉及曩宋、九保2个阿昌族乡,芒东、勐养、河西、小厂4个非阿昌族乡镇,19个村民委员会,107个自然村,203个村民小组。阿昌族作为梁河县5个主体民族之一,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整体生活水平较低,贫困程度较深。加大对梁河县阿昌族的扶持力度,加快阿昌族发展,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客观需要,也是阿昌族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更是构建和谐云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民生的必然需求。
三、梁河县阿昌族精准扶贫的效益分析
1.政治效益。通过阿昌族整乡推进整族帮扶项目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得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较少民族的关心、关怀得到充分展现,省委、省政府、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州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阿昌族帮扶脱贫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得到加强。
(未完,全文共5067字,当前显示14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