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连续审计的经济可行性思索

一、引言及背景

近年来,在sec、iia、cica及aic-pa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一种基于it技术的新审计技术———连续审计(contin-uousaudit)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它的极大关注。

事实上,ca对于理论界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对ca的研究就开始了。但在当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等原因,ca的发展停留在了理论上。直到1990年,at&t的bell实验室研发出了“连续处理审计系统”(cpas),从此ca的发展在技术上成为了可能。跨入21世纪,随着全球网络的建立和连接,全球经济由传统模式向电子商务模式成功转型,产生了大量的在线数据,erp系统也相应地在各企业中应用,这使得以elliott为首的ca的支持者宣称对ca产生了大量的需求。特别是在2002年,美国证监会sec颁布了sox法案。该法案要求财务报告建立在快速和现期的基础上,明确缩短了财务报告披露的滞后期,提高了及时性。出于ca可提高企业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考虑,为了遵守sox法案的规定,这种新的报告要求,无疑增加了对ca的需求。

此时,一方面,各企业对ca产生了极大的需求;另一方面,ca的发展在技术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可行性。就在人们认为接下来ca的广泛应用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它却并没有跟上人们的预期。这是为什么呢。

balleseta1(02)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成本。现有的研究通常将成本归纳为ca在实际应用中的一大优势,理所当然地认为ca是帮助降低企业内审成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普华永道《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连续审计方法可以帮助降低审计成本”。特别是在sox法案颁布后,各企业因遵守sox的规定而纷纷投入了大量的内审资源,使内审成本大大增加,从而亟需找到节约成本的方法,ca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但同时,在《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中也有12%的人认为“成本是连续审计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ca的成本问题,alles,kogan及vasarhelyi(02)通过对ca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后指出:“即使ca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也不意味着它的成本同样可行。”

那么,ca是否真的具备经济可行性,或者说,怎样才能使ca在帮助降低内审成本时的经济优势发挥出来b本文将从ca的成本和收益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ca的成本分析

一般而言,ca的成本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初始成本、实施成本和后续成本。

1、ca的初始成本(start—upcost)

ca的初始成本产生于ca投入使用之前,是指为达到ca的要求而产生的成本。ca的初始成本主要是ca所需的it设施,包括相关的软件支持及网络设施等基础建设,和相关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的费用。一般而言,ca的初始成本是十分巨大的。


(未完,全文共3815字,当前显示11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