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经济责任审计的危机因素及预防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相关责任人应当负有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判断失误,发表了与事实真相不相符的审计评价或结论,引起审计主体承担某种损失责任的可能性。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对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权威性,促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经济活动入手,通过审计来正确评价领导干部在任职期内对经济职责、遵纪守法等的履行情况,其结果能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机关调整、任免领导干部提供参考依据。也正是因为经济责任审计“审事议人”的特殊性以及它与干部监督、考核、管理、任用的直接相关性,从而使得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相比较具有更大的风险。

1.1风险成因上的独特性

经济责任审计把对“人”的监督与对“事”的审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审计的内容更多、范围更广、难度更大。首先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层次高,责任人一般为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同时审计的内容又错综复杂,加之经济责任审计覆盖期限长,评价事项多而敏感,审计的评价依据仍处在不断变化、完善之中,所有这些不稳定因素都会反向促生审计风险。

1.2风险控制上的艰巨性

经济责任审计在风险控制上的艰巨性主要由两个因素引起。一是风险成因的独特性使得风险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二是审计事项的委托授权属性常使得审计机关面临被动的局面,因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由组织人事部门决定的,审计机关只有在得到授权委托后才可实施审计,而人事变动一般具有批量性,在短期内很容易形成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面对风险———成本———效率的关系,审计人员常常无可奈何,这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客观因素

2.1.1现行审计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依照1982年通过的宪法设立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接受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作为地方审计机关,要服从本级政府领导,且审计经费由地方政府供给,审计干部的使用,调动、任免权在地方,当审计触及到地方利益或触及到地方主管领导授意、决策的事项时,审计机关会遭受各方面的压力,很难处于公正的立场发表审计意见。由此可见,现行审计管理体制不能保证地方审计机关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这无疑加大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2.1.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既不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又不同于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审计,其实质上是对“人”进行审计,它将组织人事部门的部分风险转移到审计部门上来,承担了其他方面审计所没有的责任风险。其次,审计对象任期时间长、情况复杂,导致审计风险加大。一般领导干部任职期限达5至8年,最短的也有3年左右,这些单位的会计资料繁多,在确认财务收支或资产负债及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方面的工作量大,再加上财务人员更换频繁,给审计实施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这种情况的审计工作往往潜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2.1.3审计成本的制约


(未完,全文共4200字,当前显示126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