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生态经济的评价指标
在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人类正在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生态经济已经变为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方式。生态经济是一种能够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是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评价就没有决策;没有决策,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生态经济系统的高级化和有序化就无从谈起。而科学地进行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学术界对于生态经济的综合评价没有一个统一方法。王书玉、卞新民(2007)用生态足迹法,从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角度出发,对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的概念…。黄强、陆迁、赵学平(2008)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算出低一级地域单元(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对地区进行综合评价。裴艳飞、陈瑛、李慧(2009)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综合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模型。邓欧、尹忠东、冯仲科、李亦秋、张冬有(2011)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治理前后的生态经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一、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是量化生态经济建设最有效的手段,是满足领导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必要工作。二是对生态经济建设过程的监控、测评、考核的客观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生态经济建设的状况如何不能凭空而论,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与监控标准体系。必须建立一套指标体系作为评价与监控标准。
(一)根据各地区具体生态经济状况确定指标选取的主要原则
贵州石漠化程度居全国各个省区之首。是全国酸雨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和西南地区酸雨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我国8个生态脆弱区中,贵州省“独揽”两个代表,即“西南岩溶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和“西南农牧山地生态脆弱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的典型。贵州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名26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关键就是要发展生态经济。如何发展生态经济,确定生态经济建设目标,制定科学的生态经济发展政策是目前十分迫切的任务。对生态经济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可以为制定生态经济建设政策提供科学的支撑。而建立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指标选取的主要原则:首先要考虑科学性和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生态经济目标的建立,要求相应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但又应该与现实数据采集的可操作性相结合。其次要考虑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方法必须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特别是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只有依据定性分析才有可能正确把握量变转化为质变的“度”,也才能对生态经济建设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最后要考虑因地制宜原则。对生态经济建设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各地国民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发展历史和现状,从生态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生态经济建设目标并进行客观评价。
(二)根据各地区的生态经济特征进行指标的设计与选取
具体指标的选取要综合考虑地区的现状、建设生态省的战略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衔接等方面因素,依据该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按照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个子系统采集指标,以贵州省为例构建的生态经济综合评价体系如表1。
(未完,全文共4371字,当前显示145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